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孙春兰强调: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省中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经验走向全国 我省“送教上门、随班就读”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教育评价”专题培训在潍坊举办 枣庄:职业教育在区域发展中“扎”根“活”脉 青岛:“2022年教育民生实事”圆满“收官”获社会赞誉 马艳潇:青春闪耀乡村校园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青岛:“2022年教育民生实事”圆满“收官”获社会赞誉

本报讯(中国教育报记者 孙军)日前,在青岛市政府举行的部门擂台赛上,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报告了“2022年教育民生实事”进展情况。他说道:“现已超额完成2022年市办实事年度目标,即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5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今年秋季新学期,全市54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53万个。”这是青岛市全力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学位保供能力,全面保障就近入学需求的一个缩影,广受社会赞誉。

近日,记者走进今年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的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看到有游泳馆、报告厅、图书馆、功能齐全的实验室、风雨操场、1200平方米的报告厅等“高配”的功能场馆;在教学区一侧,朱红色立柱撑起古色古香的连廊,连廊贯穿4栋教学楼,便于学生日常活动,教学楼间设置苏式园林特点的水系、亭台等,整个学校极具东方传统美感。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高大上”的硬件设施纷纷点赞。

走进位于崂山区海尔云谷片区的青岛二中附属实验学校(崂山区海尔路学校),记者看到教学楼内设有各标准教室、功能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室内篮球馆、游泳馆等,室外有200米和300米跑道运动场各一个,同时配套建设室外活动场地、广场、绿地等。学校建筑整体造型是一个象征连续、活力与生命力的无穷符号,各功能分区相互连接,形成丰富、有趣味、舒适、自由的空间,融合了教学、实践、娱乐、运动、共享等多元化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代表着学生有无限活力,能够创造无限的可能。

市南区镇江路小学是一项重建工程,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88万平方米,设计规模24个班,新增学位270个,建筑地上5层、地下两层,包括教室、餐厅、风雨操场和地下车库等,被打造成一个开放多元、特色鲜明的教育建筑综合体,大大改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办学条件。俯瞰整个校园,简洁的流线型布局、多功能的连廊、集约化的校园教育综合体等如同生长的大树一样,深度阐释了“百年树人”的育人理念。红砖墙面、白色线条相间,营造了古典人文氛围;和谐的教室布局、丰富的活动场地,创造出了学习、放松的空间。按照学校以“和•韵”文化为核心的六点聚合式发展特色,设置了着力体现“文韵镇江”特色课程的阅览室、书法室,着力打造“艺韵镇江”特色课程的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

另外,青岛市第三中学改扩建工程、市北区浮山后小区学校、李沧区沧海路小学改扩建项目、汉川路幼儿园、崂山区山东头配套学校、城阳区上马育英路九年一贯制学校、红岛街道南部中心小学、西海岸新区奋进路中学、世博城学校等5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在今年秋季新学期逐一投入使用。各学校、幼儿园的宽敞、明亮的通用教室和丰富多样的学科教室,完善的运动场地和餐厅等“高大上”设施,让学生、教师和家长赞不绝口。

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秦新告诉记者,自2018年至2022年,青岛市已连续5年把教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办实事”,累计建设中小学112所、幼儿园208所,累计投入资金约264.97亿元。下一步,全市将依托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以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继续充分利用好“市办实事”督办调度平台,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学位供给保障能力,妥善应对人口生育政策调整、户籍政策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带来的学位需求扩增压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设施布局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和公平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目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