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更适合学生口味的“思政餐”
——成武县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侧记
本学期,成武县伯乐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师生将思政课堂“搬”到了县教育博物馆,师生们一起重温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上完这堂思政课,家乡的红色历史更让我铭记在心。”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让学生黄贤感慨道。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变化,是成武县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武县全面推进大思政教育,实现了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相得益彰。
思政课堂“润心启智”
“红军长征途中,1934年11月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在徐解秀老人家借宿,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在成武县第一中学高三(9)班的课堂上,思政教师张松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播放党史故事《半条被子》的视频资料,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
为讲好这一课,张松充分挖掘资源素材,精心设计课件,引导生成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其实,从上学期起,张松就发现她的课更受学生欢迎了,这得益于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将音频、视频、微课、互动式课堂等方式引入教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实际,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再解决实际问题,吸引学生争先恐后参与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像这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创新思政课形式的例子还有很多。郜城第二实验小学弘扬红色文化,建设“雷锋学校”和红色博物馆,将红色经典引入思政课堂,用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好底色;成武二中坚持打造学校发展品牌,以定期开展时政教育、宣讲励志故事等方式使思政课不断扩容;县第一实验小学创办《学习周报》,融入更多生命和国情的话题,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内涵的理解。全县还在1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邀请“五老”队伍现场讲学,打造“浸入式、互动式、综合型”的思政课。全县还建立了武警成武中队、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多个思政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的思政课与社会接轨。
思政教师“赋能提质”
“县里在暑假举办的思政课新课标培训和研讨活动,让我触动很大、受益良多。现在,为上好每堂课,我除了深入钻研挖掘教材外,更多关注时政热点,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学生觉得思政课有意思了,也增强了我上好思政课的信心。”伯乐第二初中思政课教师张建华说。
讲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为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让所有思政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成武县按要求切实配齐建强思政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培养体系,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平台和其他途径,自觉主动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磨课等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学习。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最美教师”和“育人楷模”评选等,引导教师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发挥思政教研的引领示范作用,挑选有代表性的思政课例巡讲,优化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切实锻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引领“五育融合”
“在党的教育工作中,每门课程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思政课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五育融合’的协同并肩。”成武县教体局局长潘崇雷说。
在新课标实践中,成武县在落实大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注重融通多学科知识,深挖各门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推动其他学科教师也积极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成武县体育运动学校依托体育特色优势,在教学中统筹学生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进取精神、意志品质等,既推动了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对接融合,又深化了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对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拓宽了思政体育融通的综合育人新路径。在假期疫情防控、创城等志愿服务中,全县青少年学生共有2.6万人次参与,为服务全县大局贡献了青春力量。
让思政课的营养餐有滋有味,课堂教学的烹制配方是关键。鲜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心喜爱、深感受用;为思政课教师赋能提质,强化思政教育保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实现了溶盐入汤、润物无声的效果。入脑更入心的思政课在深化改革中真正成为成武县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也成为教育改革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