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让每名学生都“被看见” 一场美丽的心灵之约 为火眼金睛加上包容“滤镜” 对学生足够好 班主任家访应由“外驱”变为“内需”

第6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6
【经 验之谈】

对学生足够好

□ 济南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 郝彬

作家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这份潜能呢?“对学生足够好”是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正确方式。

我来到学校已经4年多了,虽然累,但收获了很多。“对学生足够好”则是最大的收获。那怎样才是对学生好呢?结合带班实践,我从陪伴和细节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对“好”的理解。

陪伴:完整的陪伴,细致的陪伴,抓心的陪伴,全方位的陪伴。宿舍、教室、走廊、操场、食堂……我就像拥有分身术,总能在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正是这种全方位陪伴,我才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腿脚勤、眼睛贼、嘴巴快、耐心足、有温度,就能把班级管理好。“察言观色”“预警”成了我的必备能力。

初三上学期,我每天中午1:30到教室。每周一三五进行“数学每日一题”,每周二四进行英语单词听写(1:35正式开始)。除了看着学生学习之外,我还观察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给予调整。其间,我发现刘刚(化名)每天中午1:30都能到教室,进来后,拿着杯子就出去接水,但很磨蹭,每次都要5到10分钟,午练基本不做,很是反常。我决定一探究竟。一是我也去开水间接水,发现他和其他班学生闲聊;二是找同宿舍的学生询问情况,了解到他对学习比较消极,惰性挺大;三是和其家长沟通,经过了解,发现他和父母关系紧张,沟通不畅,沉迷手机游戏;四是与任课教师沟通后了解到,他上课态度还是很认真的。事情了解清楚后,我决定实行“三步走”。

第一步:开门见山指问题。摆出问题,并让他谈一谈感受及原因。他说:“老师,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很矛盾,坐在教室就是静不下心来,很乱,总是害怕考不好;回到家后,父母又是一顿‘输出’,我心里特别烦,我就玩手机来气他们。”

第二步:精准施策解难题。先正思想树信心。我说:“有压力是正常的,但我们要正确面对,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奋斗,不应该逃避。你的学习基础非常好,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复习,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为了能让他“坐住”,每天来了之后,我提前给他接好水,让他坐在我旁边学习。他从一开始的不适到最后的习惯,经过一周的强化,他有了明显好转。看到的是变化,改变的是态度。因为在我来到教室之前,我的水杯已经满了。

第三步:乘胜追击稳家庭。他在学校的状态有了改善,还需要稳定家庭的环境。我把他的表现和心理压力跟其父母好好交流了一番:“现在应该是‘做减法’,不要给孩子‘火上浇油’。环境越宽松反而越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增加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周五放假前,我找到他,他很聪明,说:“老师,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您放心,回到家后,我把手机交给父母,每天只玩一个小时。”我很惊讶,说:“刘刚,你怎么知道我想和你聊这件事呢?”“郝老师,我不能让您的水白接。我知道您都是为了我好。如果我再执迷不悟,我就白跟您3年了。”

“一杯热水”温暖了学生的内心,改变了学生的态度。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上演,而每个温暖的故事都源于“有温度的陪伴”。在陪伴中发现问题,还要在陪伴中抓细节。所以对学生足够好的第二点体现就是细节。

细节:抓细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习惯。对于细节要抓实抓细,一抓到底。其中,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班里的卫生。用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地面、墙壁、大屏等都是学生用抹布一点一点擦出来的。记得有一次,区里其他学校的语文教师来我班听课。一进教室,听课教师们称赞道:“地面真干净,这是为了我们来特意打扫的卫生吗?”一名学生笑着对老师们说:“平时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们坚信:干净是我们最好的风水。擦的是地面,净化的是自己的心态。”

把细节根植到学生的心灵,形成一种习惯的时候,这将是学生发生变化的突破口。兆旭是我班一个调皮的男生,课上坐不住,成绩很一般。教师、家长都很着急。我和他沟通过很多次,但收效甚微。我决定因势利导:“兆旭,我看你收拾的书桌很整齐,交代你一项任务吧。咱班演讲台卫生没有人负责,你每天早、午唱歌宣誓后负责擦一遍,包括演讲台四周,为老师营造一个整洁的上课环境,怎么样?”我以为他会抵触,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此后的两年间,每当宣誓完毕后,总有一个身影走向演讲台……两年的坚持,他自己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目标——考入直升班。他说:“郝老师,我能抱抱您吗?很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不是擦演讲台,可能我就完了。一开始,我是在擦演讲台;后来,是在‘擦’我的态度和习惯。谢谢您的良苦用心。到了高中,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我会继续努力的。”

抓细节就是抓习惯,坚持把打扫卫生、物品收纳等细节做好,就是给学生根植一种认真仔细、条理细致、始终如一的做事态度。“在陪伴中抓细节,在细节中塑习惯,在习惯中正态度。”这是对学生足够好的内涵,更是教师的责任。我希望,通过“好”的陪伴和“好”的细节,培养更多的“好”学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