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研共建让教师立于“云计算”最前沿 青岛电子学校 “云互动”课程凝聚教育“聚合力” 追逐大国工匠的教育梦想 滨州职业学院 完善技能大赛机制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职 教 头 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研共建让教师立于“云计算”最前沿

□ 廉德忠 陈鹏 国海涛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们主动调整专业布局,建设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专业构成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鑫介绍说,云计算专业群是该校两个高水平专业群之一,自2019年云计算专业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来,借助山东“职教高地”政策优势,校、企、研协同发力,在实现“双元育人”的同时,教师团队建设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之路。

依托职教集团,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如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顶尖教师团队,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学校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王鑫说,学校发挥全国云计算大数据职教集团牵头和理事长单位作用,对接云计算领域研发机构、高端企业,建立协同发展共同体,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师创新性发展。

据悉,学校与国内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领域的北京信息、天津电子、浙江工商、广州番禺等机构和院校团队合作,协商制定了团队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共同体章程,成立建设了协作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一起参加系主任年会、职教集团年会等,互访学习,开展线上研讨,合作完成团队课题申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方案,在课题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

学校与科研机构、云计算头部企业共建云计算专业,共建产教融合项目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共建云计算国家资源库,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共办国赛云计算试点赛,联合开发云计算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1+X”证书师资培训,构建了一支由领军人才引领的跨界教师团队,实现了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发挥名师大师引领作用,保障了专业群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理念先进、思路科学、方向正确;结合教育实际,企业技术总监与二级学院院长共同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组建先进架构、制定实施方案等;骨干教师将先进技术、内容、理念融入教学,重构教学模块,精心设计建设教学资源……这一系列举措为教师团队创新搭建了成长大平台、发展快速路。

外引内培相结合,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与国家超算中心工程师一起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再反馈到校内的技术服务中心,服务区域中小企业,保障技术研究成果落地,使‘研发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紧密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产业学院教师朱佳说,这种合作模式互相促进、各展所长,使教师团队的成长“看得见、感得到”。

近年来,学校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组成联合体,由专业群、科研机构、头部企业三方的专职教师、科研人员、工程师共同组成师资团队。教师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工程师、企业工程师结成“专业对子”,共同提升专业技能,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了多项科研与技术服务活动。同时,建设“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蹇木伟青年泰山学者团队、柔性引进企业技术专家两人、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两人担任产业教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资源库建设、课证融合、教考分离与学生评教改革研究等工作,带动了教师团队整体科研、教学和实训实操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团队成员全部参加了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专题培训,6人获得云计算高级讲师证书,7人获得华为高级工程师证书,13人参加澳大利亚TAFE师资培训,11名教师考取浪潮大数据采集中级证书。在这样的氛围中,朱佳和她的同事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成为云计算专业的核心力量。

利用国家级“大平台”,建设校内“小工坊”

“在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能体会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其他人对我做人做事的要求,能培养基础的职场法则,能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行为矫正,使我学习的觉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正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工坊实习的学生李旭说。

学校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合作,通过各类项目培养学生,通过学分置换实现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为每名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同时,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产业学院成立了校内“小工坊”。大一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报考校内工坊,学校通过“小工坊”引入超算中心工程师,配合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校中厂”;大二学年,校内工坊的优秀学生经过选拔可以进入“厂中校”超算中心工坊,在工程师带领下承担实际项目任务,工程师每天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教师每周定期到中心与学生交流学习,与工程师交流技术。“校中厂”“厂中校”两种教学模式互为促进,学生“一半是学生,一半是准员工”,实现了学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在教学方式上,第一学年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为辅,第二学年以工程师为主、教师为辅,这种“工匠工坊双导师制”新型培养模式使得校企“双向奔赴”,促进了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的无缝隙关联。

“通过共建工坊,教师走进行业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发新产品、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了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生命力,产出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创新成果。”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产业学院院长王军介绍说,这一举措不但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学科理论素养和实操核心技能,而且让教师立于云计算专业的最前沿,加深了对智慧海洋、生态环保、核模拟仿真、智慧医疗等重要领域的技术领悟和智慧支撑,为学校发展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奠定了基础。

“云计算”工匠工坊成立

学生在观看云平台数据展示

学生在超算办公室开发大数据课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