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强校扩优”让榴乡教育“更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枣庄市峄城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强校扩优”行动。通过教育共同体、成员校、镇域小学一体化、薄弱学校托管等形式,构建“优化城区、带动城郊、提升镇街、强化乡村”的基础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合峄城实际的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全力打造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峄城样板”。
实施“以强带弱”“整合提升”的策略
“强校扩优”行动大致分为3种模式,即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镇域小学一体化和薄弱学校托管,通过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学校优势,实现有效带动。确定以领衔校为主导,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多层次、多形式组建教共体。通过教共体的建设,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采用先进办学理念辐射、科学管理制度共建、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学校办学文化共生等方法,增强学校“改进”与“重构”的能力,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优势,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推行“牵头统领”“薄弱托管”模式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由城区领衔校牵头,各联盟校、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各联盟校、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镇域小学一体化发展实现由镇(街)中心校长(学区副主任)全面领导学区小学业务工作,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协作,由中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引导优质学校托管乡村小规模学校或镇薄弱学校,助力办成“小而优”的乡村学校。受托学校派出精干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教师团队,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被托管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委托办学期限一般为三年一轮。在托管期内,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程跟踪,并按照年度目标,对被托管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考核评价。
畅通“统筹管理”“特色共进”的发展路径
优化管理模式。赋予教共体更多的自主发展和内部管理权限。各教共体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并统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共体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教共体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加强师资调配。按照县管校聘改革要求,推进教共体内校区之间、成员校之间的教师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紧密融合型教共体的干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统一调配。校级职数可暂按合并前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
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促进特色发展。注重先进的学校文化在教共体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共体校区或成员校的文化品牌,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上形成教共体特色。在坚持教共体发展一盘棋的同时,尊重各校区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校区)既有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作者为枣庄市峄城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