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德育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也是目前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德育的作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那么,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德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指明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压抑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学习、成长。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以德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不断提升人文情怀。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基础,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可以使内心世界变得美好和善良。而对教师来说,良好的文化氛围正是一片培育人文情怀的沃土,应该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提升人文涵养。
二是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具体来说,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却将学生的思维限制住,让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想法。为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德育教师需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让他们不再去迎合教师的观点,并以此不断完善自我。其次,在德育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启发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另外,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谈论和合作了解更多不同的想法,拓宽自己的思路。例如,教学《交通安全》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交通情境,包括红绿灯、斑马线等,以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通规则。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劝阻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路人,以此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进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是以创新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目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长辈的过度呵护,会出现缺乏责任心、不关心他人、没有集体意识等缺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也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担任班级中的小干部,并通过明确干部职责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其责任心。尽可能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德育活动中得到锻炼。把过去由班主任管理的单一主体转变为学生共同管理的多元主体,既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又能提升班级、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以多元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能力。小学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大多会受到评价方式的影响,如果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拥有真正健康生活和快乐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摒弃过去单一的评价机制,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德育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并不是说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得到满分就拥有了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因此,除期末知识考查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和德育的实践情况,将这三方面有机融合起来,成为学生德育课程的最终成绩。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杜绝过去仅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具体来说就是除学生的成绩外,还要包含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教师的考查重点应该放在德育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应上,也就是说除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表现,从细节抓起,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影响学生德育的最终成绩。其次,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取生生评价、家长对学生评价等。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让每名学生都在追求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中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