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全纳+融合”:让每个特殊儿童同享教育美好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全纳+融合”:让每个特殊儿童同享教育美好

编者按:《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要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为落实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我省特殊教育水平,省教育厅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全省残疾儿童送教上门、随班就读优秀案例遴选活动,并分别遴选出优秀案例各30项。为更好地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本报特与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合推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以飨读者。

青岛大名路小学

“四环式”随班就读书写“纳”样美好

侯昱倩

作为山东省首批随班就读示范学校,青岛大名路小学随班就读工作逐渐形成特色,区、校、家、社四级联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创建了“纳”文化背景下的融合教育“四环”模式,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给你你想要的”,学校主题墙上的这句话不仅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和誓言,而且让每个“不一样”的特殊儿童绽放出了别样的美好,讲述着一个个“有爱无碍”的感人故事。

第一环:“一人一案”,特境服务特需

“轮椅少年”小卿在大名路小学已经就读6年。对一个整个下半身都没有知觉的孩子来说,上学这件事太难了。为了他,他的班级6年都在最靠近厕所的教室;为了他,学校设置了贴心的无障碍通道,购置了专用坐便器、脑瘫专用座椅;为了他,学校装置了墙面教具、玩具,让不方便到操场活动的他能随时寓教于乐、动手动脑;为了他,学校设计了个别化教育方案,做到“一人一案”;为了他,学校组建了班级助学伙伴团队,帮他学习、助他生活。当他因为体育课没法活动而落寞时,会有教师陪着他,指导他做手部的精细动作训练,做下半身的感统训练,耐心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当他因为生病或者康复耽误功课时,会有教师在网上单独给他补课,会有校领导前来看望鼓励。当他上楼有困难时,教师和保安一起抬着轮椅把他送上去。学校的用心和爱鼓励了小卿及其家长,延续了小卿的上学路。一次次的托举和温暖让一个本来不幸的孩子享受到了同龄人应有的快乐。每个教育细节都在诉说着对他的特别关爱,也鼓励着这个坚强而好学的少年坚持上学,他的学业和成长都没有耽误。学校还以他坚持求学的事迹为原型拍摄了题目为《给你你想要的》的“纳”文化宣传片。该片从一个特殊学生的点诠释了“纳”文化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落地生根,提供了融合教育的有力导向。

像小卿这样有特别需要的学生,在大名路小学都享受到了特别的待遇,正在顽强、快乐地成长着。

第二环:家校融合,专业提供特服

开展“全纳之声”家校听读活动。由融合教育项目组教师担任主播,共读专业书籍,提供咨询服务,分享特需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学校每名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都会得到资源教师点对点的服务,形成了和谐的家校关系。所有教师都能了解特需、理解特需,并且包容和支持这些学生及其家长。定期的帮扶、家访、电话随访目标到人,细致入微,“有爱无碍”,家校共育,营造了良好的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支持系统。

第三环:社教结合,搭建支持系统

学校在社区内的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和幸福之家特需儿童学龄中心建立了社会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师生和社会残障人士共同开展“消除障碍,接纳尊重”等系列主题活动。在参与公益助残的同时获取对随班就读学生更多的理解,也带动了整个社区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为随班就读学生的社区适应做好过渡和对接。

第四环:区域带动,转介辐射服务

青岛大名路小学的融合教育工作得到了新闻媒体和市、区相关部门的肯定。学校多次在市北区随班就读工作专项培训中进行经验介绍,承办了市北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多名教师为全区提供随班就读示范公开课。教师们“下沉”到幸福之家幼儿园及区片幼儿园,指导随园保教工作;“上接”区片中学,做好毕业生的转介工作。他们广泛宣讲学校融合教育“四环”模式,使更多的学校、幼儿园能复制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经验。2022年12月17日,学校承办了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现场会,40余名全省特教专家及工作者莅临指导,对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街道中心幼儿园

融合有爱 温暖前行

郭长玲 杨洪娜 仲维红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有的喜欢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沟通;有的因行动不便而无法走出家门,感受缤纷世界;有的因身心患有多重障碍,以致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为梦想插上翅膀。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全社会都有责任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街道中心幼儿园正是秉承着这样的育人理念,认真贯彻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入学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以建设“1+X”资源教室模式为支撑的全方位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地就近入园随班就读。

2019年以来,该园先后有14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涉及随班就读班级9个,参与教师15名,有2名随班就读残疾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在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中,幼儿园探索创建了零距离、个别化、环境化、系统化的融合教育特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注重资源支持,夯实随班就读工作根基

在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加强“1+X”资源教室建设。充分发挥场地宽裕、园舍充足的资源优势,按照国家资源教室建设配备标准,建设了多功能资源教室,分设办公室、家长接待室、评估档案室、感统运动室、资源活动室、个别训练室、心理咨询室,配有完善的教学器材、生活设施,区域设置合理,环境温馨安全,很好地满足了随班幼儿就读的特殊需求。

实行三个“一体化”园本管理。一是实行基础评估、教育计划一体化管理。依据评估状况建立起随班就读幼儿“一生一案”专项档案,在此基础上制订资源教室和随班就读工作计划、随班就读幼儿的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计划,为随班就读幼儿进行学习辅导、康复训练、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提供行动依据和目标支持。二是将资源教室纳入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完备的资源教室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定时间、定内容、定准则,开展个别化辅导学习与训练,保证每名幼儿每天有不少于1课时的个别训练时间,使资源教室管理目标清晰、指标具体、运行有序。三是实行课程一体化管理。以生活教育为基础,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为指导,以省编教材、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为主导制定资源教室IEP课程,开展了语言、感统、精细、运动、社交、音乐、美术等多元课程的建设,丰富了课程门类,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融合课程体系,提高了随班就读工作水平。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随班就读融合质量

深挖专业成长这一提升随班就读质量的源头。为使随班就读幼儿享受到适切的教育和悉心的关爱,幼儿园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创造机会,组织随班就读幼儿班主任参加国培特殊教材培训、山东省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及自学研修等形式的学习。开辟教学研究这一提升随班就读质量的路径。为使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增强针对性和科学性,他们统筹全园师资力量成立了特教工作坊。每周二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交流研讨随班就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探索,工作坊逐步形成了关于融合教学的“两点四步三注重”教学模式。“两点”是指随班就读幼儿在园内活动的普通教室和资源教室两个点位;“四步”是指活动前“教学目标有调适,教学过程有提问,资源教室有辅助,教学评价有依据”的系统化教学流程;在教学策略上,注重直观性,注重激发随班就读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做好“五个融合”,构建共同成长新生态

构建多元融合这一促进普特幼儿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立足随班就读幼儿实际需要,采取随班就读幼儿有计划地到资源教室进行干预、资源教师进班辅导等多种支持策略,多管齐下,统筹施策,力求随班就读幼儿和普通幼儿在5个方面进行融合。一是生活常态融合。将融合教育活动渗透至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1+1”或“1+N”的同伴帮扶、小组帮扶和教师帮扶等方式,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和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二是集体教学活动融合。充分考虑幼儿的共性和差异,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特殊幼儿更多的理解、耐心和关注,鼓励支持随班就读幼儿融入班集体。三是区域活动融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隐藏性、暗示性的小组操作材料,既让特殊幼儿在小组活动中享有均等的机会,又让他们“各取所需”,获得适合个体需要的发展。四是同伴融合。一日生活中,无论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游戏,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特殊幼儿获得同伴与玩伴的支持。五是大环境融合。鼓励随班就读幼儿大胆参与幼儿园里的升国旗、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敢于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这种融合教育的环境下,普通幼儿在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得到了有益提升,发展了普通幼儿的爱心、宽容、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的精神品质。基于这种融合运作体系的同伴关系,让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取得了共同进步、协同发展。

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一站式管理实现“一人一案”

吕仁祯

济南市历城区现有在籍学生101350名,其中有特需儿童少年342名,在62所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168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97名,送教上门学生77名。

为做好特需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依托济南市“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一人一案’及信息化研究”,以学生的“一人一案”安置管理、“一人一案”个别化教学为主线,历城区教体局组织开发了特殊教育管理系统。该系统设置特需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管理、教学计划和评价管理、送教上门管理、随班就读管理、教科研培等五大功能模块,实现了特需儿童“一人一案”安置、“一人一案”个别化教学计划制订实施、随班就读管理、送教上门管理、特教教师教科研培的信息化一站式管理,成为特殊教育工作日常运转的核心动力。历城区成为济南市首个实现特殊教育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区县。

特需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管理主要实现了学生信息采集、学生安置等功能,并实现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功能。各学校招生时发现有特殊儿童,即可在系统中输入学生详细信息,提交至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专家鉴定委员对各学校提交的特殊儿童进行鉴定,根据实际情况按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3种方式安置到相应学校;学校接收到安置的特殊儿童后,安置到相应班级,对送教上门的儿童直接安排送教的教师。在特殊儿童就读期间,家长如果发现安置方式不恰当,就可以提出申请进行二次安置。此举提高了特殊儿童入学管理效能。

系统内集成随班就读学生评价目标体系,随班就读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打分(分0、1、2、3四个等级);打分完毕后,系统自动推送出得分是1、2分的目标供教师选择;教师选择恰当的目标后设定训练时间、形式、通过标准等内容,形成学生个别教学计划。资源教师在系统内可以看到辖区内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并根据计划编排资源教室使用课程表,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每评估一次,系统自动生成学生发展雷达图,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小学

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点亮星空

于海宁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都拥有明亮透彻的双眼,但是我们始终无法捕捉到他们的目光;他们有时候会发出无意识的咿呀声,却无法回应我们关切的话语;他们就像中了魔咒,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洞悉的梦魇里,即使近在咫尺,仍然与这个世界隔着百万光年。他们,就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2020年,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小学建成。这所年轻的学校敞开大门,给予学区内每个适龄儿童上学的机会,对残障儿童实行“零拒绝”,让他们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样享受教育。此举真正体现了“给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这一现代教育思想。2021年,学校迎来了一群新生,我所任教的班级也迎来了一颗特别的“小星星”——患有重度自闭症的阳阳。

自闭症儿童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为怪异、刻板,兴趣奇特,在语言与沟通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和社交障碍。他们经常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儿童的正常学习,乃至影响随班就读的效果。他们的残疾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在身体上,却在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有更多的缺陷。面对这样一颗“小星星”,我忐忑不安。但是一想到那本残疾证,一想到他那如星星般闪亮的双眼,我就认为他是更需要保护的,觉得让他能快乐且充实地度过学校生活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这对我在专业知识及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本来是一名普教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培训, 掌握的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及教学方法较少。于是,我购买了大量的图书,如《与你同行》《孤独症儿童训练指南》《地板时光》等;同时,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还联系了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慢慢地,我探索出了一条属于我和阳阳的教育之路。

巧用“星星币”,点亮课堂规则意识

代币管制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改变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中。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经常使用这种方法。针对阳阳在班级内时常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我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星星币”进行评价管理,帮助阳阳习得目标行为即遵守课堂纪律。奖惩制度主要依据阳阳课堂上的各项表现,努力确保阳阳按要求约束自己,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他获得口头表扬一次,我就马上在他的小手背上贴一颗“小星星”;等他集满了10颗“小星星”,我就发给他一个惹人喜爱的奖品。一开始,他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简单的礼貌性问候;后来,跟随全班同学起立、鞠躬,学习正确的坐姿,开展自我学习、集体学习等,逐步掌握了简单的课堂规则。

开展“星”系列活动,点亮和谐班级

班级环境对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的个体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我在班级开展“点亮星星•共同成长”人际交往系列活动。小学阶段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因此,我先采用绘本讲解、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活动,注重课程互动和参与体验。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普及自闭症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关心和理解自闭症儿童;通过团体互动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增加互助行为,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我还让阳阳积极参加课程活动,并且肯定他的良好表现和点滴进步,以此树立他的正面形象,改善大家对他的刻板印象,进而提高班级学生对他的接纳程度。还在班级建立了“星星档案”,引导学生思考每颗“小星星”的独特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每次活动都会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游戏感受;最后,利用照片回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这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们与阳阳和谐相处,共同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设计“星”练习,点亮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把握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关系。所以,课堂教学就要体现“两重性”,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一是要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二是要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如降低要求,完成与基础知识目标、基本能力有关的练习题。因此,在备课时,我会针对阳阳的个人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并在课后反思环节做好对应记录及重建的内容,努力做到确确实实地关注每名学生。为使阳阳有机会表现自己,减少其因跟不上“大部队”步伐而产生的挫败感,我精心设计了适合他完成的“来闯关”“我也会”“我挑战”等个别化练习,让他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鼓足劲头,扬起自信的风帆。

开展“星”游戏,点亮活动兴趣

自闭症儿童缺乏兴趣,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主动。阳阳在课间喜欢在教室里的角落或窗边站着,不主动加入集体与同学们一起玩耍。观察到这一点后,我结合自闭症儿童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开展游戏辅导,带领阳阳与其他学生一起做游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阳阳和同学互动的频率,激发他们的交往意识,让他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与同龄人配合、相处的技巧。下午大课间,我常常带领学生们到操场上开展一些难度较低的团体游戏,比如“我们都是木头人”“贴星星”等。我发现,阳阳能够应付并且愿意参加这种难度低、活动量不大的活动。从此,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成立“星”小队,点亮同伴接纳

为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增加对阳阳的了解,让他们在互动中建立同伴关系,推进随班就读学生和普通孩子在校内的融合,我们班级成立了“星星点灯”红领巾帮助小队。一方面,我倡导学生们加入帮助阳阳、鼓励阳阳的队伍。在阳阳排队、喝水、去洗手间、参加大课间、上台表演时,队员们都会给予他温馨提醒和暖心帮助。另一方面,我引导身心健康的学生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龄人,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随着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交流,加深了友谊。阳阳摆脱了寂寞的困扰,丰富了内心世界,变得开朗了,人格与智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看到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我希望阳阳坚强一些。我们会帮你,因为大家都是你的兄弟姐妹。”还有一名学生写道:“阳阳,你快乐,大家也就快乐。”语言虽不多,却反映了学生们那一颗颗善良的心。

除此之外,学校设立的“无忧屋”活动室随时对阳阳开放,心理教师及时帮助他排解心中的烦恼,并且发给他一张特别的“心理咨询卡”。平时,懂得中医和养生的张主任会讲解一些康复知识,体育教师则引导他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提升。同时,学校还接受阳阳家长的咨询,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上为家长答疑解惑。

如今,阳阳在课堂上偶尔会跟不上课堂进度。但是,只要教师简单地提醒一下,他就可以听从指令拿出课本、打开书,完成一些简单的课堂任务,甚至还会举手回答问题。在情绪控制方面,他也有了很大进步。比如,学会了掌控情绪,不再像以前那样控制不住自己,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闹情绪。如今,阳阳在一年级(4)班这个温馨的港湾里快乐地学习着, 在科技小学这个大家庭中幸福地成长着。

作为教师,我愿用爱心叩开学生心灵世界的大门,用真心点亮生命的每一盏灯。请你与我一起牵起随班就读学生的小手,用真心和真爱为这些“小星星”点亮属于他们的一片星空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