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我们都是赶路人 诗语情怀 娘的话 兰若女子 漱玉泉 父亲的果园 这里的春天很“辽阔”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娘的话

□ 吴其林

我走进家门,娘看见我一脸惊喜,说:“你可回来了,都两个多月了。”

可不,距离我上次回老家两个多月了。因为疫情,学校停课前的一个月,我没敢回老家。身为教师,一人连着一班一级一校,小家怎能比过大家?实施线上教学,我还是不敢回老家。附近小区相继出现“混管阳”“确诊阳”,我担心把病毒带回老家。我不时给父亲打电话,问问老家的情况,说说身边的现象,补上“多喝水、少出门”的叮嘱。后来,我和家人都“阳”了,更不敢回老家,顶多给父亲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说说过些天再回家的话。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娘的话,着实直接简明。

娘剁着白菜,拌上剁好的猪肉。只见她手起刀落,嘭嘭有声,准备好水饺馅子。

过年包饺子、待客包饺子,这是我老家最高级别的饭食待遇。

搅拌馅子的娘不时咳嗽,在一旁拾掇炉子的父亲也咳嗽。娘说:“这个病啊,摊上就是一家子。咱庄里感冒、发烧、咳嗽的人太多了。这个病啊忒厉害,谁都躲不过。”

父亲告诉我:“前段时间,你娘血压高头晕,输了5天液。前几天,因小肠火输液3天。第二次输液时,她又冷又晕还出虚汗,把给她输液的大夫吓了一大跳。事后,她愧疚地对大夫说:‘俺没寻思会这样,可把你吓着了。’”这些事,父亲在电话里都没提过。

娘拌好馅,和好面,擀剂子,包饺子。我做好中午要吃的菜,和娘一起包饺子,她擀皮,我包。她切剂子、压剂子,一手轻巧地滚动擀面杖,一手捏面皮转动,一滚一转,一个面皮变圆变薄。她擀完一个,我包一个,匀速而进。娘看着我,不时地笑。她说:“你包得真快。”我说:“我会擀也会包。昨天,你儿媳妇过生日,我自个儿包的水饺。”娘又笑了,说:“你爹啥也不会做。要是我生病了,他就不知道吃啥了。”父亲在一旁也笑。

娘和我包饺子,父亲在一旁拾掇物品。白菜、萝卜、葱,该入袋的入袋,该打捆的打捆,都是给我拿上的。娘说:“再找几个方便袋,把黄玉米面、白玉米面、小米面都拿上。”他们俩就是这样,自家种的、亲手做的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留给我。

吃完饭,娘赶紧找出一个圆鼓鼓的蛇皮袋子,从里面掏出两件新做的棉袄。她说:“一件给你,一件给大孙子。是我和你二姨做的。”她赶紧让我试试。我穿上属于我的那一件,又轻又软又暖,大小正合适。我说:“太好了!套上外套,比羽绒服还暖和。”我穿上属于我儿子的那一件,大小也合适。娘说:“你们爷儿俩身高、体重差不多,他穿着准合身。”她还告诉我,给我做的那件袖子长,袖口是敞口的;给她大孙子的那件是紧口的,穿着板正。

娘劝我早走。她说:“老家天冷,你早点回去好。到家了,别忘了回个电话,告诉俺,你到家了。”

临走前,我习惯性地爬上东平房,站在房顶,向东看看老家的禹王山,向北望望老家的笔架山。用手机拍老家的天、老家的云、老家的山。娘对我说:“这有啥好拍的,早点走,路上慢点,到家了回个电话。”

回到城郊的家,我先给父亲回电话。这个电话,是到家的电话,是平安的电话,是兑现娘叮嘱的电话。

娘的话,我记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