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技术+”助力强课提质
近年来,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落实“双减”政策为首要任务,以“强课提质”为抓手,利用“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时空的拓展,为减负增效提供支持,实现了育人模式的创新。
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我最喜欢的就是每周三开设的快乐走班课程。到了每学期的选课时间,我就会提前守在电脑屏幕前,就怕选不到喜欢的课程。”该校初二学生朱忠礼上个学期如愿选到了“饮食中的人文与地理”这门课程,激发了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校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选课系统“抢”选自己喜欢的课,使“自主发展日”成为学生的最爱。“我们以‘技术为我所用’破题,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导向,深入实施‘大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借助‘技术+’深度开发‘3+X’校本课程体系共计200余门,有效推广了学校‘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技术+”带来的改变不只体现在课程上。学校自2005年起开发了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每到期末,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就可以登录网络账号,对教师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师登录系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也很方便。师师互评、生生互评、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最终都在网上进行,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教学管理,评价真实及时多维”的目标。
“双减”落地以来,学校进一步改变评价方式。一方面,引入学情分析系统,实现学生学情检测数据实时查看,通过纵向与横向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业水平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效;另一方面,根据师生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构建数字化教育评价系统,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学生评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实现数据可视化。学校还借助“技术+”从多个维度呈现学生个体情况,实时采集,精准分析,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数字画像”。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各科教师围绕学科特色,积极探索基于不同课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技术+情境创设”下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学融合在一起。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主要立足微课(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导学案)两个支点,拓展3个阶段:一是课初自主学习,感知新知;二是课堂合作交流,拓展提升;三是课末自我建构,巩固迁移。
如今,“技术+双师课堂”已经成为教师设计优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学校通过在线教学和数据分析平台,找准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融合点,以“双线”推进“个人自备+年级集备”备课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备课积极性,完成从“旁听者”到“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打造“双备双线”的多师课堂。主播教师、任课教师围绕“新课标”落实“双减”政策,通过研“教材”、研“互动”、研“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做到同心同向、同频同振,确保线上备课高效。“我们还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到更多先进教学理念、精湛教学技艺,让备课更加优质、便捷、高效。”数学教师王凤说。
教师资源跨界共享
该校齐鲁名师李欣在线上开设了“初中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如何上好思政课”等专题讲座,与新疆200余名思政课教师进行远程互动,在“云端”开展“线上支教”,直接面向新疆学生上网课,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2017年起,学校开展线上“云援疆”,与新疆岳普湖县第二中学、岳普湖泰山中学定期开展线上集体教研活动。
多样化、常态化的“技术+”网络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专业化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作为教育集团的核心校,学校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采用以线上为主、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精选项目,安排开展“一月一主题”线上教研活动。8个分会场的“十四五”课题集中开题活动,171人的毕业班学考科目“学科对子”联合教研活动,集团内240多个班的班主任远程在线“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专题会议暨德育工作研讨会,激发了集团化办学的活力。
“技术+”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师生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荣获116项大奖,有1000多名学生在多项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400余项。成果辐射新疆、重庆、内蒙古等对口支援学校、教育部影子培训学校等78所学校及全市所有学校,使几十万名学生、5万名教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