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发力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智慧+”构建“三全育人”新场域 齐河县职业中专 训育并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烟台职业学院 专业链衔接产业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职 教 头 条】

把专家的“金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金钥匙”

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发力

□ 廉德忠

“山东会充分吸收采纳、落地实践,把来自专家的‘金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金钥匙’,推动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3月17日举行的“高端智库看山东”2023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启动仪式上,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委教育工委)二级巡视员朱传纲说。

由国研智库、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主办的“高端智库看山东”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位专家。3月17—19日,专家们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职业教育实践为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把学生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的最中央

“我去过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头一次看到给学生建工作室的职业院校,感受到学校服务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新气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双高计划”专委会委员王春燕说。

3月17日,专家们来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一下子就被该校为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刘新宇设立的工作室吸引。21岁的二年级学生刘新宇当时正在创作釉上新彩瓷板画,他是我省唯一获评“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在校学生。据介绍,学校发现他的特长后,破格为他成立了个人工作室,配备专任教师,对他进行“一对一”培养,令他技艺日渐精进。现在,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进行文物修复保护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

“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的最中央,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追求。”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敏介绍说,该专业师生参加国家重大文保项目20多项,有500人次承担国家文物局等举办的各级行业培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的专精高尖技术技能人才。

同一天,在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智能工厂实训室里,专家们见证了一件崭新工艺品的诞生。两台机器人在完成最后的指令后,一件新的工艺品就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工艺品的生产模拟了一个产品从网上下订单到生产再到包装的全过程,是由学生发出指令操作完成的。”该校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曲延昌说,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的最前沿理论和实践,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

“新业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而且改变了职场上的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做职业教育一定要关注职业,特别是职业的新业态。”国家职业标准总监李怀康表示,这是职业教育适应发展、融入经济、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在职业新业态中成长”,在威海职业学院不乏鲜活实例。3月18日,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十几个以直播带货为特色的真实场景实训正在进行。学生主播邢庆敏带领的“麦花香”团队售卖的产品有胶东喜饼、大饽饽以及生蚝、蜂蜜等威海本地农产品,助播、摄影、灯光以及接单、发单等职位的成员忙得热火朝天。据指导教师韩增竹介绍,“麦花香”直播带货团队上线3个月,已经集聚了36.8万名“粉丝”,收单数量达5.7万单次,营业额达150多万元。

与此同时,在海大航海学院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训室,学生正在进行海上船舶模拟操作;在检验检测实训中心,学生们正在为乳山市进行小麦抗氧安全监测……威海职业学院提出了“实训性生产”的概念,按照“一院一企”思路,全校二级学院各自建立了实训性生产基地,学生在此进行“真刀实枪”的产品生产。

“将企业真实项目、真实岗位、真实职场环境全面植入教学,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认识、体验、精准匹配未来职业新业态打造了广阔的实战空间。”威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耀华介绍说。

“红黄绿数”成为职业教育的生动实践

在参观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初心馆”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激动地说:“学校打造的红色文化,根植莱芜红色文化,用本土的教材、本土的故事让学生爱家乡,特别有意义。”

据介绍,该校的“初心馆”由党史馆、新中国史馆、国防教育馆和校史馆组成。“学校的思政课就在这里上,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是学校红色文化的一部分。”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周美栋介绍说。

走进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东门,最引人注目的是摆放在左侧的钢水包。“人们一进校就能看见熔炉,‘钢铁火’熔炉育人第一步从这里就开始了。”该校党委书记左海青介绍说,学校形成了“思想如钢、质量如铁、使命如火”的“钢铁火”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学校课程思政的突出特点。

“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红、黄、绿、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红,是红色文化;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绿,是绿色技能;数,是数字化素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秘书长郭庆志说道。

3月17日,在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汽车专业VR实训室里,该校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教研室负责人陈群燕正带领学生进行VR实训演练,学生通过佩戴VR眼镜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这个VR眼镜非常轻便,3D性能更加突出。它能使操作者在与现实完全一致的虚拟环境中轻松进行相关操作。”陈群燕说。

在威海职业学院酒店学院投资3亿元建立的四星级松海大酒店里,有近200名学生直接参与酒店的运营管理。他们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掌握技能,在工作中涵养工匠精神,实现了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

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服务在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交相辉映,涵养着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创造能力和对国家的使命感、对职业的热爱精神。据统计,山东省集中建设了16个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与210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774个,设置工位数15.92万个。每年有7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走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新增劳动力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每年投入15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现已成为全国“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典范。王春燕看后表示,教育数字化要“以应用为王”,服务于育人实践和教育教学,最为关键。

凸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特征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要跨界,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所突破。”山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石忠表示。

3月18日,专家们调研了威海职业学院培训学院,该校探索的“基地+”服务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建立了思政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基地、中小学研学基地、全域旅游基地、特色项目培训基地等,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品牌的跨界影响力、服务力不断壮大。

山东职业院校履行训育并举职责,服务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每年开展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者有475万人次,培训海外员工30多万人次。

“第一,建立‘一院一企’,打造‘双创’平台,未来的平台要更加贴近实际;第二,建立食品科技中试服务平台,建立中试平台将是学校未来一大亮点;第三,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尤其在跨境电商方面做好工作。”在威海职业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表示,“这三个平台是为了加强‘教学+实训+实业’,用实业反哺教学和实训,形成可循环的教学体系。”

根植全国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省份的产业沃土,山东职业教育着力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中职、高职设置的专业点分别为3418个、4003个,覆盖我省国民经济各领域,基本形成了既分层分类又系统衔接、覆盖各主干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校最核心的是专业,专业建设要根据产业群、技术链、职业群重新梳理、重组,核心是怎么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弹性化学习、模块化的学习。”王春燕结合“双高计划”的实施,提出学校专业群要站在产业发展未来需求的最高端进行开发和建设。

据介绍,“高端智库看山东”2023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专家团队,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建议、意见100多条。谈起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升级版”,王春燕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再出发:关注教育数字化,从专业建设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教学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上提升再出发;关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从打通机制、内容、模式、制度的“最后一公里”上再出发;突出学生发展导向方面,在构建学生成长通道上再出发。

春风十里,花开齐鲁。山东职业教育站在了一个新起点,肩负着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使命,乘风前行,一往无前。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学生在实训室学习文物修复知识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生正在进行机器人编程实训

威海职业学院电商专业学生进行直播带货实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