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妈妈那时候好美呀!”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钢铁火”淬炼思政教育新样态 寿光市九巷小学“温暖党建”让教育更有温度 成武县汶上集镇中学:让学生上好“春天课堂” 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 让阅读大流量释放正能量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求职大赛提升学生文职岗位素养 乳山市诸往镇中心学校:着力打造精品课堂 数字技术 点亮智慧课堂 花样跳绳 青岛六中与公安局联合举行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 枣庄三中:暖心成长彼此照亮 “泉心”守护绽放最美“心育之花”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妈妈那时候好美呀!”

——潍坊市寒亭区文昌小学建设“感恩”主题德育课程侧记

□ 张光辉 于恒

时值“感恩”主题活动月,潍坊市寒亭区文昌小学举行了“时光再现”特别活动,让学生搜集妈妈不同时期的照片。在召开主题班会分享感受时,“妈妈那时候好美呀”这句话不断被重复。而这只是该校推进“感恩”教育课程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优良的道德品格是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而感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品格的核心要素;会感恩就会正确认识自我,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幸福人生奠基。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感恩”教育课程化建设,使感恩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推行“感恩”教育活动之前,学校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在推动“感恩”课程开展时,遵循客观规律并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在课程建设中,沿着“知恩”“懂恩”“感恩”的思路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学校还遵循开放性原则,不拘泥于教育对象、教育形式,在建设过程中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不同身份的人参与,共同推进“感恩”教育理念的更新,将课程建设融进立德树人全过程。

“感恩”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是各学科常态下的课堂。学校首先将“感恩”教育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对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和科学等课程校本化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专题教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感恩的素材、平时身体力行的感恩示范等,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文课程中,筛选出蕴含感恩元素的课文,进行“感恩”教育学科渗透教学。例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师挖掘伟大母爱的元素,开展“感恩母亲”的读书、诗歌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领悟父母之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与感恩相关的内容,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品德教学;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感恩自然,不拘泥于人与人的情感,通过感恩课程与环境教育、自然教育水乳交融。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学校发现,落实“感恩”教育最好的途径是开展活动。为让“感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融入活动、贯穿学生人生的基础阶段,学校结合地域资源,将零散的“感恩”教育归整为系统、符合学情和校情、具有明确年龄段目标的活动化课程内容,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感恩”教育,围绕节日庆祝活动构建“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例如,结合植树节开展“感恩自然”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父母”活动,结合儿童节开展“感恩自己、感恩同伴”活动,建成了以感恩自己、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为主题的活动设计资源,形成了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一次配套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项目。

推动“感恩”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建设时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在理念上,在健全“感恩”教育体系上,在“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上,不仅要求教师完成任务,而且要求学校、家长通力配合,从而使“感恩”教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得到充分提升。

学校依据实际确立“感恩”教育为学校特色德育课程建设项目,从“感恩”教育校本课程与资源建设着手,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的感恩行动,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最终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