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远志 诗语情怀 一樽细雨酹清明 百脉泉 金红的麦香兰 不善言爱的父亲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一樽细雨酹清明

□ 赵效显

又到清明,云朵翩然而至,越积越厚,细雨无声飘落,像有人端着一樽清酒轻轻沥下。村庄、草陂、原野、河流,皆笼上一层轻纱。起初,雨落在花瓣上,花瓣像生了一层白色的绒毛。雨水越积越多,贮在花蕊里,花朵沉甸甸的,越压越低,滴答一声,一颗清亮的水滴坠在叶子上,顺着叶脉滚落,落在泥土上,倏忽不见了踪迹。雨让花瓣更娇,让叶子更碧,让泥土更润。雨响在我的耳畔,也沥在我的心里。细雨与清明,真是如影随形。清明一到,细雨就下了;细雨一下,我的思绪就飞了。

古代的诗人词客们,值清明节之际,其人生悲欢与个人况味随着细雨的滋润,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想起苏轼的《寒食》诗句:“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苏轼遭受乌台诗案诬陷,满身伤痕,被贬黄州,已历三载。清明这天,苦雨连绵,海棠花瓣坠落泥淖,随雨水飘去。苏轼为海棠花的遭遇悲叹,也是为自身遭遇伤感。我亦想到唐代诗人孟云卿的《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江南水乡,花开满枝,诗人漂泊他乡,饥寒交迫,美好春色与悲苦处境形成反差,令诗人嗟叹不已。清明之际,诗人词客不独抒身世之悲,还发更多离别之苦。宋代词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写道:“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清明的风雨,不只摧折落花,还摧折吴文英的内心。雨让他感到与爱人离别之久,好不容易在梦中相会,却被莺啼醒,愁肠百结。

清明是怀思的时节,更是追远的时节,细雨蒙蒙,加重了这种情怀。我突然想到介子推,当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的时候,不是下了一场雨吗?那场雨,冲走了介子推的躯体,却留下了介子推的灵魂,留下了千年清明的意味深长。宋代诗人黄庭坚写下《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春光明媚,桃李争艳,雨后原野,草木争发。诗人触景生情,想到介子推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出仕,与谄媚之徒形成鲜明对比。可是,贤者也罢,愚者也罢,都不免一死,留下累累荒冢,后人不胜感慨。时至清朝,顾炎武在灵石县见到介子推祠,大为感动,写下《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更与贤母偕》一诗:“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去矣适其时,耕此荒山畛。更与贤母偕,丘壑情同允。卓哉鸾凤姿,飘飘高自引。”在诗中,顾炎武把介子推比作振翅高飞的鸾凤,其行止至高,令人追慕不已。

然而,我站在窗前,望着蒙蒙细雨,不只怀想古圣先贤,还拿出书本,阅读《老山界》,阅读《梅岭三章》,阅读《黄河颂》,阅读《沁园春•雪》,阅读《最后一次讲演》,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阅读《邓稼先》。我的眼前出现雪山草地、南国烽烟、战地防空洞、大漠蘑菇云……我的心灵沐在清明的雨里,从嘉兴出发,到广州,到南昌,到瑞金,到遵义,到延安,到西柏坡……一路跋涉,一路花开。我听到陈毅元帅视死如归的吟诵:“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我看到毛主席雄视千古,评点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时此刻,雨越下越密了,我的思绪却没有停息。我变成了一朵清明的花,绽开花苞,让雨水滴在我的花瓣上面,贮在我的蕊里。待到晨晓时刻,我与其他花朵一起,汇成一幅“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景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