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夯人才高地 筑教育名城
高密市的教育工作者们近来有理由为自己艰苦奋斗得来的阶段性成绩而高兴:全市中小学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16 个、省级荣誉称号 96 个;近5年招录教育人才1912名,占全市教师总数的21.73%……
在这片生有晏婴、郑玄、刘墉等名家的土地上,新课程、校长职级制、中考制度等基础教育改革经验被推向全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高密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并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高质量教师队伍正在成为该市打造教育名城“金字招牌”的强劲引擎。
实施“第一工程”,加大教师人才引进力度
“我感觉在高密当教师很顺心,学校不遗余力为教师成长提供资源和条件。”目前在知行学校任教的数学教师陈文纳说。2021年,在外地任教的陈文纳通过“凤还巢”计划回到了高密。
像陈文纳一样,自“凤还巢”计划推出后,已累计有87人返乡任教。近年来,高密市坚持把教师人才引进作为建设教育名城的“一号工程”,积极创新教师补充培养机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近5年,该市通过各种渠道累计招录人才1912名,占到了全市教师总数的21.73%,全市中小学短缺学科教师不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聚焦“第一需求”,全面提升教师人才素质
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个人全能一等奖、教学素养二等奖、专业素养二等奖……这是高密市崇实小学教师张晓菲在入职5年后交出的答卷。
2017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的张晓菲被高密市的教师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成为崇实小学教师。学校围绕专业发展为她专门制定了成长职业规划、教学研修、班级管理、课程研发等“五项修炼”,她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这种教师与学校的“双向奔赴”,如今在该市已成为常态。“引进人才是巧功夫,但只引进而不培养会导致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滑坡。”据介绍,近年来,该市在人才引进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如何能让每名教师“教得好”。为此,该市成立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每年常态化运行名师工作室100个左右,以“研究+孵化”方式加大“三名”培养力度,进一步畅通“新锐教师——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人才发展通道。
“青年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命的关键,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为其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压担子,规划清晰的成长路线图,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储备源头活水。”高密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说。
紧扣“第一要务”,服务教师人才职业发展
“学校能分配到这么多职称名额,以前是不敢想的。” 谈到评职称一事,谭京训至今仍难掩激动的心情。谭京训所在的高密四中文慧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2021年得到市局分配的19个副高名额,在农村工作20多年的谭京训因此受益。
这样的例子如今已很普遍。为让更多优秀人才“留得住”“有发展”,高密市坚持把服务作为建设教育名城的“第一要务”,出台了一系列惠师政策。仅以职称评聘为例,该市坚持职称分配向干事一线倾斜、荣誉表彰从基层一线选取。2021年,该市向一线分配职称名额2024个,共评选出正高级职称教师1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634人。评聘过程中,严格落实30年、20年、10年乡村教师直评直聘政策,有80.2%的乡村教师因此受益,广大乡村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倍增。
“在高密,不论教什么学科,只要你关注学生、研究教学,有‘真本事’,就能有所作为。”高密经济开发区小学体育教师王瑞霞说。她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创造了“王瑞霞阳光体育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当地积极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机会,王瑞霞先后荣获省教学能手、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建设教育名城,人才是关键要素’的区域教育核心理念为引领,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明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