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 聚焦思政育人督学要把好“三道关” 融合教育 特教先行 淄博:“一课三单”让劳动教育真正“动起来” 新泰:创新教育评价“指挥棒”激活质量提升“新动能” 一场持续了14年“特殊接力”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安丘市送教上门实现所有类型残障儿童少年教育服务全覆盖

一场持续了14年“特殊接力”

□ 通讯员 云伟 游磊

“孩子原先都不敢见人、不敢说话,我和她爸成天愁得睡不着觉。这几年,特校的老师每周都来我家给孩子上课。现在,孩子能说、敢说了,还认识了很多字,也能和村里的孩子一块儿玩了。我和她爸也有心情干活了,觉着日子有盼头了!”娟娟的母亲眼含热泪告诉记者。从2015年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来到家里辅导训练,孩子一点点儿转变着,从生活不能自理到现在基本实现生活自理,性格变得阳光开朗,家庭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这就是送教上门服务给她家带来的变化。

“由于孩子的身体状况特殊,不能到校上课,所以我们每周过来送教,主要就是帮孩子做康复、教文化学科知识、做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作为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教师中的一员,姚欣欣包靠了包括娟娟在内的5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每个残障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背后都是一个沉重的家庭。如何让“折翼的天使”们重新展翅翱翔?从2009年开始,安丘市针对居家重度残障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服务已推行了整整14年。从最开始的送温暖、送关怀,发展到规范化、专业化的送教育、送康复、送培训,这一系列措施已服务学生累计486名,遍及全市城镇、乡村各个角落。全市残障儿童累计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056名,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3560名,随园保教幼儿563名,对所有类型残疾儿童少年实现了教育服务全覆盖、零拒绝、个性化教育康复。安丘市3—15岁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经验在国家、省、市特教会议上被当作典型推介,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随班就读示范区。

安丘市从政策、资金、师资、服务4个方面深层次构建特殊教育保障体系,成立了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出台《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推进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康教结合服务模式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新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建成随班就读学校68所,随园保教幼儿园22所,高标准资源教室28间,落实生均8000—9600元的公用经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资源教室乡镇全覆盖和农村随班就读学校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安丘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金平介绍说,“平均每年引进两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为普通学校每校配备1—2名专兼职送教服务教师。对送教服务教师给予适当课时费、误餐补助和交通补贴,并在评优树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安丘市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与服务中心,将特校设为送教服务中心,精选30名特教及康复人员,组建了市级巡回指导团队,负责送教上门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学生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工作。在14处镇街区、6所市直学校和3所幼儿园成立二级资源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80余所城乡学校承担全市送教服务工作,形成了学段齐全、中心辐射、网点带动的网格化送教上门工作体系,实现了送教上门的无缝隙、全覆盖。

市特校从2014年开始,对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推行“个性化教育”和“康教结合”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从运动健康、学习认知、行为习惯、生活技能、文体特长、异常行为等方面,“一人一案一课表”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成长方案。同时,创新构建了“生态康复”课程体系,包含“生命、生活、生存”三大课程模块。生命课程主要针对中重度残障儿童,以运动康复及行为干预等身心康复为主。生活课程主要针对轻中度残障儿童,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学科及社会认知课程、人际交往等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课程为主。比如,认识“男”“女”,会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父母的名字,认识钱币、会买卖东西等。生存课程主要针对轻度残疾儿童或障碍儿童,以信息技术、烘焙、烹饪、手工制作、种植和养殖等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课程为主。“通过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全市约20%的残障儿童经教育与康复训练后进入特校或普通学校就读,35%的残障儿童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自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45%的残障儿童身体各项机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市特校校长张贵霞说,“他们的父母也重燃生活信心,家庭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安丘市还建立了“医教、家校社”两个平台,将特殊教育学校、80多所普通学校与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结为医教、康教双向服务共同体,定期开展医疗与教育康复双向服务活动,形成了教育、医疗合力。通过助残日、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区体验活动及各种亲子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温情、体验社会,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引导家长改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合力共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有教无类,每个天使都渴望飞翔。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切实增强残障儿童青少年家庭福祉,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安丘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钊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