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教育兴镇的桑村实践 开展办园行为督导提升普及普惠水平 威海市文登区实验小学: 呵护美好“视”界点亮“睛”彩童年 庆祝《山东教育报》创刊30周年征稿启事 张传德:为圆乡村孩子飞扬的“作家梦”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遇见乡村“大先生”】

张传德:为圆乡村孩子飞扬的“作家梦”

□ 廉德忠

“30多年来,他领着一茬茬农村孩子用汉字排兵布阵;他创办了全国优秀文学社和记者站,发表习作千余篇。为圆孩子们飞扬的作家梦,他们逐梦前行,共同编织诗意生活。”这是2021年,在兰州举办的由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发起的全国新教育颁奖大会上给张传德的颁奖辞。

张传德现任教于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小学。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的他,特别理解农村缺教师的困境。1990年在诸城市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农村当教师。酷爱写作的他,最揪心的事是山里的孩子读写水平很低。

他摸索前行,在缺乏优秀作文辅导读物的情况下,把学生们的作文仔细修改后贴在教室后墙上,作为范文进行展评。那个年代,学校只有《齐鲁少年报》《当代小学生》《红蕾》三种刊物。张传德带领学生们阅读、写作,并按照刊物上的地址去邮局投稿。那时,他的工资只有300多元,邮票8分,信封5分,信件超重就要贴两张邮票,一个月下来,要花费十几元。多数稿件如泥牛入海,尽管如此,他还是垫资投稿。后来,终于有稿件发表,学生们兴奋得不得了。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他成立了班级“小丫丫”文学社。

张传德工作的单位从魏家小学到崔家沟小学、潮河小学、王世疃小学,再到现在的街头小学,虽然几经易址,“小丫丫”文学社一直跟随着他,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乡村读、写土办法探索。他摸索出的“回归自然找素材、亲身实践得真知、个性化作文有章可循、写作故事激发读写兴趣、范文写作投石问路、网络建群搭建互动桥梁、做读写专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语文素养、阳光修改并力戒评语假大空、教育活动成为读写生活化重要载体”等乡村读、写一体教学方法,被相关专家称为“金十条”。

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张传德引导学生们海量阅读整本书,同时宽泛阅读历史、地理、军事、社会、新闻、小笑话等等。他创造性开展了小学生“上山下乡”写作实践作业,上山写好游记,下田园采摘樱桃、茶叶写出体验,让学生把足迹变为文字留存下来,陆续形成了20多本厚厚的日记集,成为学生的幸福回忆和成长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街头小学,有迎着阳光的琅琅读书声,有低头奋笔疾书的身影,有在读书交流沙龙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张传德和学校教师们一起组织开展亲子共读、故事会、赛诗会、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开展“书香学子”“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编辑校报并开设了“阅读专栏”“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刊登师生的阅读新作。今年1月,学生厉雯萱家庭被评为五莲县唯一的日照市阳光亲子阅读优秀家庭。“孩子太开心了,天天抱着书读。”厉雯萱的妈妈激动地说。

如今,文学社由“小丫丫”长成“大姑娘”,被评为五莲县优秀社团第一名、日照市百佳社团、全国优秀文学社。截至目前,该校学生累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他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为少年作家、全国知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为文学社题词“文才辈出,群星灿烂”。

张传德写作教学范文早已成为常态。他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的文章有400余篇。2004年,张传德入选五莲县师德巡讲团,在全县做读、写巡讲。2016年,五莲县成立了张传德名师读写工作室。张传德被当地家长、学生亲切地称为“大先生”。

30多年如一日,张传德坚守农村教育的沃土,为乡村孩子开启了多彩的“写作之门”。他还将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为更多乡村孩子的未来插上梦想飞扬的翅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