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挑山》升级归来
经典作品彰显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专业建设硬实力
4月19日晚,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泰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新版舞剧《挑山》在省会大剧院上演。该剧紧紧围绕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深情讲述了泰山脚下锦绣社区里,社区主任陈翠和社区干事胡小适为百姓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等广大社区工作者一心一意服务百姓的故事,塑造了舍小家顾大家、用心用情为民解忧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形象。
时隔两年再现舞台
全面升级后更接地气
据了解,舞剧《挑山》自2019年开始创作策划,2021年在省会大剧院完成首演。时隔两年后,在音乐、舞美等方面全面改造升级后的新版《挑山》再次亮相舞台,在剧情建构、舞蹈段落上都作了调整。
据该剧总导演、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介绍,新版《挑山》进一步深化了现实主义风格,力图让观众“看得懂、体会深、感悟透”。例如,在舞蹈动作中融入敲键盘、玩手游、嗑瓜子、跳广场舞等“接地气”的生活化的肢体语言,用舞蹈来演绎生活,将广场舞扰民、因屋顶漏雨而升级的夫妻矛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等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生活大小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新剧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小切口、小故事用心用情讲述大道理、大情怀。”傅小青说,为了将作品主题讲透彻,新版舞剧《挑山》还邀请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作曲家吕亮为舞剧重新作曲,使剧中舞蹈更添情感内涵,深化了舞蹈的形象和意境。同时,在舞美设计上也有了突破性升级,在原有的旋转立体舞台和三层独立楼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悬挂冰屏,利用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沉浸式观看体验。
“虽然它是升级再演,但我还是很激动。我希望和两年前一样,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大家,能够让观众把作品的主旨领会深、悟得透。”当天演出前,有着丰富舞剧表演经验的傅小青仍有些紧张。
直到演出后,在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中,他才如释重负。他说:“剧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满溢着浓浓的社区烟火气和人情味儿。我们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拉近这部剧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它的贴地气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该剧中,“挑山工”的形象贯穿始终,将社区工作者全心全意服务百姓、苦干实干、担当奉献的精神与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紧密结合,让观众更能结合生活实际深刻且准确地理解作品主旨。
“小人物”挑起时代精神大主题
源于人民、言说人民
舞剧《挑山》开演后,观众掌声不断,尤其是年轻观众们纷纷点赞。“真没想到,一场舞剧竟让我这么感动!我的眼睛全程几乎就没离开过舞台,感觉‘入戏了’。”现场一名年轻观众告诉记者,这部舞剧中的社区“小人物”和“挑山工”精神深深感染了她,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事实上,师生创作、参演《挑山》的过程也是与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进行对话、理解以及深度融合的过程。在傅小青看来,“挑山工”精神是指在责任面前敢担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甘于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新时代“挑山工”不是指特定的一类人,而是代表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个人,“挑山工”们集聚起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新时代每个奋斗者的精神底色。
在剧中饰演陈翠女儿的舞蹈学院2021级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刘洺谷也表示:“舞剧《挑山》着眼于平凡生活的人生百态。‘挑山’是一种生活的希冀、信仰的传承,同时也是奋斗的动力。‘挑山工’精神将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畏艰难、奋勇攀登!”
据了解,自2019年投入创作以来,《挑山》创作团队曾多次深入济南市舜华街道龙奥国际社区、泰安市花园社区等地采风,实地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态和社区居民挂怀的生活诸事,从中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艺术加工,成功塑造了社区工作者陈翠、胡小适以及傅大妈等一批鲜活而又充满性格张力的人物形象。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当前,正值主题教育全面展开、扎实开展,作为青年政治学院,我们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工作载体,助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切实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学校党委书记魏艳菊表示。
经典舞剧擦亮思政教育底色
专业建设显实力
谈起为何要创作舞剧《挑山》,傅小青直言:“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社区工作者。目前,全国有超过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平均一个社区有近7名工作者,每个社区工作者要服务300多名居民。其实,创作的目的并不是要言说平凡生活,而是立足基层,直指人心,把百姓身边的故事搬上舞台,塑造那些‘追逐梦想且无私耕耘’的典型、真实的人物形象。而且,我们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立足学校青年政治教育特色,将其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在艺术创作中检验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
作为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舞剧《挑山》是学校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等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除《挑山》外,学校还曾推出舞剧《风筝》《乳娘》、舞蹈诗《逆行》《沂蒙•沂蒙》《群雕》、舞蹈诗画《大河奔流》等一大批记录新时代、刻画新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些都是学校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持续挖掘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的系列成果,也是该校舞蹈学院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升的重要见证。
建院30多年来,该校舞蹈学院始终以培养“演、编、教、评、组”五项全能的基层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艺术创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持续提高。近年来,在央视春晚、北京电视台春晚及《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等大型演出活动中,都有舞蹈学院师生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