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数学也可以“做中学”
在安丘市,有这样一名农村教师,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再难学,而是变得妙趣横生;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她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检测中一直名列前茅。她就是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小学教师李华英。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弱,“干啃数学课本”经常感到枯燥乏味。调查研究显示,农村小学生中有高达49%的学生厌烦数学。对此,李华英有何妙招儿呢?
李华英善于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变“听”为“做”,数学学习立即妙趣横生: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不一而足,由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大为改观。她也因此获评潍坊市优秀教师、立德树人标兵,获得潍坊市教学成果奖。她所在的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学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李华英组建了“情境学习”教学法研究小组,在深入学习杜威、李吉林、胡卫平等中外名家理论的基础上,从打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构建师生、生生互动课堂两个方面入手,制定“情境学习”课堂教学标准。
怎样围绕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呢?李华英顺应青少年爱美的天性,把富有美感的音乐、图画、戏剧、数学小故事、含有数字的诗词、语言描绘等融合在数学课堂上,既渲染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继而生成新的学习动机。李华英还将学生的认知和生活体验链接起来,在课堂上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思索,知识也在情境中融合生成。由此,数学学习成为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理解数学美、表达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幸福旅程。
通过听课、评课、议课活动打造标杆课,在小范围内组织实验,是李华英课题组的主要做法之一。学校层面则通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让更多教师参与“情境学习”实验教学。
在安丘市教科院科研教师吕铁君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组确定了“情境学习”五环节教学模式:一是情境引学,启发“灵点”。学生在师生共同创造的环境中根据导学案阅读文本,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共同讨论。二是合作交流,探寻疑点。小组用8分钟时间共同研究组员提出的问题,相互启发,产生新疑问;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传给教师。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对生成性问题做好二次备课。三是压疑提升,破解难点。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质疑来解决。四是巩固练习,牢记重点。课题组设计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五是反思整理,生成新的知识点。这5个环节环环相扣,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
教学模式确定后,教管办在全街道实施“情境学习”教学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制定了翔实的课堂评价体系。“李老师的‘情境学习’教学法,为促进全街道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范式。”教管办主任李述海介绍,该教学法在全街道推广以来,李华英又瞄向更高的目标,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情境学习”中。
课堂实践中,李华英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略数学之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顺其自然地形成知识体系、体会知识的构建,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