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图片新闻 平邑一中:培养卓越人才,打造信息技术教育新高地 “轻听”午餐会,不止于“听” 济南艺术学校 音舞诗画演绎新时代黄河精神 潍坊高新区东风学校 开展“正师风铸师魂”系列教育活动 日照山海天实验小学:打响“历海”劳动教育品牌 寿光市西关小学 “党建+大赛”双向助推高质量育人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临沭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育人故事

□ 胡怀旭 胡顺天

“特校老师,你们好!我参加了县民政局今年在广场举行的残疾人捐赠仪式,下面的文章是我参加仪式的一点儿感受。”日前,临沭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为锋收到了一封题目为《 瞬间的感动》的电子邮件。

写这封电子邮件的是市民杨丽芹。她在信中写道:“一位漂亮的手语老师以精湛、熟练的动作做着同步翻译,深深吸引了台下的观众,也深深吸引了我。仪式结束后,她把一名年龄小的学生抱起来放到电动车上,又把另一名学生扶到电动车上,然后载着两名学生悄然离去。我目送她和人群融为一体,当时的心情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觉,只是鼻子酸酸的。”

信中提到的手语教师名叫陈霞玲,当时担任现场手语翻译。“和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社会公众对学校、老师、学生了解得太少。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特别需要老师无私奉献的地方,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张为锋说,临沭县特校是一个特别有爱的地方,爱的故事每天都会在这里发生。

1996年参加工作的陈霞玲,至今仍记得开学第一天时的情景:学生伏晓悦又哭又闹,对她又踢又咬,甚至把她的手背挠出一道道血痕。陈霞玲没有呵斥学生,而是笑着递给她一块糖,把她抱到黑板前画了一组生动的简笔画。这一招儿还真起作用,新生们都乖乖坐在座位上了。陈霞玲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陈霞玲还记得一名叫刘佳蕊的学生,年龄10岁了,身高却只有60厘米,由于不会发音喊“老师”,因而来校第一天就喊陈霞玲“妈妈”,平时只要看不见陈霞玲就哭着找“妈妈”,有时整个楼道一直回荡着她的喊叫声。

王进友是该校第一个智障班班主任。每天,他都早早来到学校,带领学生打扫卫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周末,家长没空来接学生,他就默默地骑上摩托车把学生逐个送回家。

一天中午,几名聋生慌慌张张地跑到他跟前用手语告诉他:“郇美霞同学的癫痫病又发作了。”他立即飞奔到教室里,只见郇美霞浑身抽搐。王进友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她就可能咬伤舌头。于是,他迅速把手伸进郇美霞的嘴里,已经不省人事的郇美霞把王进友的手指紧紧地咬住了。他忍住钻心的疼痛,直到郇美霞的病情缓解。快20年过去了,他右手中指上的那道伤痕依然清晰可见。“说实话,我当时已经被吓坏了,整个人都懵了。”亲眼见证此事的教师王爱永对记者说。

相比以前,聋哑学生现在已全部转到临沂上学,在校生基本上都是智障班学生以及患自闭症、孤独症的学生。这些智障学生行为怪异,无法控制自己,“施暴”因此也成为一个正常现象。所以,在临沭县特校当老师,不仅会被学生咬,而且时常被学生打。“我脖子上的几道印痕是被患有狂躁症的四年级学生抓的。”刘鹏老师笑着说,“女教师力气小,学生个子高、力气大,但老师们从来都是打不还手。”

为教育好这些学生,高婷婷老师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指导帮助他们穿衣叠被,整理内务,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刷牙、洗衣服。有时,她干脆搬到学生宿舍去住,与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半夜还要时常起床查看,给学生盖好掉在地上的被子,叫醒学生起来小便。在该校,“未婚妈妈把尿、洗衣服”的故事讲的就是她。此外,王爱永给尿裤子的学生烤棉裤的事也是美谈。冬天,王爱永围着炉子烤棉裤,一直到凌晨3点才休息,为的就是“学生起床时能穿上暖和的棉裤”。

在特校,教师成了最让学生信任、惦记的人。葛丽莎老师说:每当她外出送教时,学生们就一下午出来十几趟,有的趴在教室门口看,有的结伴到办公室里瞧,试图寻找老师的身影。他们看不到老师就沮丧,看到老师就非常开心。就连家长们也知道,学生是多么想葛老师。

一年寒假前夕,就在大家忙于期末考试的时候,一封感谢信寄到了特校教师办公室。大家疑惑地打开信封,只见一行行歪歪斜斜的字出现在眼前,这些字打动了他们的心。这封信是他们送教上门的一名学生何聪聪父母寄来的。该生是脑瘫患者,走路不稳,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几年的教育与康复,该生走路平稳了许多,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增强。对此,家长感激不尽。“我们来回送教虽然辛苦,但是能得到家长们这样的理解,即使再辛苦也值得!”王孝领老师说。

郇艳老师不会忘记2013年的一次送教上门。那时,她不会开车,孩子还没断奶。两名学生,一名学生的家在临沭的县东南角的古龙岗涝枝村,另一名学生家在西北角的白旄柳庄村,两个地方相距50公里。没办法,一整天的时间里,她的爱人开着车,母亲抱着孩子,一家人带着干粮“组团家访”。“那个时候,真的是太难了!现在,条件好了,学校安排车去送教上门,可方便了。”她说。

为了能让学生开口说话,孙玉霞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一遍遍让他们触摸发音部位,观察发音方法。有时,为了一个字母、一个词语的发音和读法,常常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给学生示范讲解、辅助模拟、校对口型。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原来蓬头垢面、衣着不整的学生竟然拿着镜子左照右照,一个个跑到她身边,仰着小脸,伸出大拇指。当孩子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时,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养了十几年没教会他说一句话,是老师教会他说话了。你们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啊!”

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残疾学生的教师更不容易。王义贤是一位聋人教师,两岁时因病致聋,但她没有向厄运低头。从踏进临沭特校的第一天起,她就决心做一名优秀的特教园丁。为解决《中国手语》词汇不足、教学表达受限、聋生学习不便的问题,她搜集和整理聋人自然手语,充实手语词汇量,有效解决了健听人与聋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她创造了很多俗称“土手势”的自然手语,用手语为学生们“讲故事”。这种手语在聋生中广为传播,也让她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作为王义贤的丈夫,教师刘勇也是一位聋人。在他心中,“爱是最美的语言”。他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无私的润泽。他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让学生相信色彩、线条可以创造美好事物,可以带来快乐、成就梦想。 “同是聋哑人,我与学生很容易沟通。我的示范点燃了学生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要帮他们筑起自信的精神脊梁!” 他用手语“说”。

“让躺着的坐起来,让坐着的站起来”是张贴在临沭特校教室里的标语。如今,这句话在这里正逐渐变为现实。

感统训练室里,各种训练器材一应俱全。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开展肢体训练活动,而且可以学习做饭、炒菜。在电子阅览室里,各种生活场景动画一应俱全,满足了教学需求。在情景教室里,“人民医院”“爱心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一应俱全,仿真环境有效帮助学生们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学生们在这里掌握了最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我们实现了让家长省心、为社会分忧的目标。”教师付丽丽说。

工作量大,经常被“打”,对特校教师来说,都“不是事儿”,最让特校教师头疼的还是职称问题。高婷婷上班15年来,临沭特校只有一名教师自然晋升副高级职称。对此,张为锋建议有关部门给特校以特殊照顾。“按农村薄弱学校的政策也行。”他说。

记者在该校看到,启智班学生张潇戈开心地和新来的教师乔亚慧打招呼,二年级学生胡佳怡的字已经被老师贴上墙进行展览。“学校里没有歧视,上学成了学生的幸福时光。王博同学从哭着进校园,到如今周末不想回家,就是实例。好多学生都不愿毕业呢!”张为锋笑着说。

“尽管我们没有‘桃李满天下’,可是当学生们喊出‘老师好’时一样很欣慰。因为对绝大多数聋哑孩子来说,他们或许一辈子也不可能喊出这三个字。”郇艳说,很多学生毕业后已不记得老师,甚至无法再见一面。“虽然他们会忘却,但我们依然要爱!”她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