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视觉 “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多可能 你拍我拍

第8版:视觉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视觉
08

滕州市特教中心

“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多可能

□ 隗鹏 胡乐彪 周焕杰 摄影报道

菜园里,教师带领学生除草、浇水;动物园里,学生们正在喂孔雀、捡鸡蛋;超市内,学生们正在忙着学购物、做“结算”;公交车前,一群学生正在排队有序上车……

这是发生在滕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生活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场景。“特殊孩子学习知识难、形成技能慢,大部分孩子到毕业时还不会做饭、洗衣服,有的甚至不会洗漱和穿衣,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校长杜俊介绍说,他们瞄准生活化教育的特教前沿,确定了“生活化教学”的工作思路。短短3年时间,学校以“生活化教学”为中心,创建了“全景式”实践基地,构建了完整的生活化教学课程体系,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模拟全真情景,建设生活化教学基地

“五谷园”“蔬菜园”“动物园”“公园”“百果园”“美食坊”“超市”“医院”“银行”“家政室”“消防室”……在占地不足12亩的校园中,遍布着常见的生活场景。

“在‘五谷园’,教师不仅可以教学生认识各种农作物,而且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成校本课程给他们上课。如,数学课可以讲授加减法,美术课可以观察、写生,劳动课可以学习种植、收割,等等。学生身临其境,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非常好。其他基地的教学也是如此。”“五谷园”教学基地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学校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生活圈,按照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自然与社会、安全与出行4个版块,建设了20多个小型“生活化教学”实践基地,涵盖了各个方面,真实模拟学生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让残障儿童在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的同时,掌握生存的技能、生活的本领,让他们像健全人一样享受同等的生命质量。

根据学生实际,组建生活技能专业社团

“残障儿童能够制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显然在背后要付出比健全孩子更多的努力和汗水!”2022年,省教育厅随班就读评估组来校调研,对学生的掐丝画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拓宽其谋生渠道,使其成为能自理、能自立的社会人,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组建了松枝鸟、田径、旱地冰壶、衍纸、刻瓷、面塑、泥塑等13个社团,并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定期到校进行专业指导。在市残联的支持下,学校在滕州市残疾人创业基地为残障儿童争取了一席之地,诸多学生的作品获得展卖资格,他们的辛勤创造得到价值体现。

近年来,在社团评比、艺术展演、成果展评、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学校先后有80多人次获奖。学校舞蹈队获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展演大奖;10名学生代表枣庄首次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收获了多块奖牌;学校3个社团荣获“滕州市精品社团”称号,成为枣庄市唯一获得3个“精品社团”荣誉的学校。

利用校外资源,创建多元联动育人机制

“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最终目的还是要转化成生活能力、生产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杜俊说,学校曾出现学生因不会坐公交车而在上学路上走失、近一半学生虽在学校参与了十几次模拟购物活动却仍未能独立在社会上购物等问题。

为此,学校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组织学生到附近超市进行购物实践体验,掌握购物基本技能。同时,学校不断挖掘社会资源,与周边社区、人民医院、农商银行、消防大队、公交公司等10多家单位建立合作育人关系,并挂牌成立了“生活化教学实践基地”,打通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生活化教育渠道,拓展了学生生活化学习空间,多元联动育人有效提升了残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目前,学校“生活化教学”包含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安全与出行、自然与社会等多个版块的课程,打造了“全景式”的生活育人模式,覆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残障儿童的快乐成长创造了更多可能。

旱地冰壶队的学生们正在训练

学生们学习衍纸制作

残障儿童的精美作品

教师为学生传授手工技法

“唐宝宝”也能做出可口的食物

“小小交警”在指挥同学安全过马路

正在“超市”里上课的学生们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