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以手指游戏练就幼儿的智慧 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对舞蹈活动中幼儿学习方式变革的启示 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图片新闻 高中阶段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家访———转化留守儿童的妙招儿 和孩子一起赶集引发的思考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家访——转化留守儿童的妙招儿

□ 王亚文

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执着坚守,辛勤耕耘。所谓家校共育,就是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双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育人。我多年来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经常接触性格迥异、素质不一的家长,深刻认识到家校合作育人是一门艺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访是家校合作育人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每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它。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能够结成同盟军,形成巨大的合力,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主体。父爱、母爱的缺失以及隔代教育的弊端,使他们的身心备受煎熬。他们渴望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但是这个最低要求却难以满足。我班男生刘明(化名)就是这样一名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刘明主要是跟着奶奶生活。老人文化水平低,不懂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简单粗暴,以致他的心理及行为表现极为叛逆,不愿与同学交往,经常说脏话、动手打人。因此,他成为班里最不受欢迎的男生,没有一个好朋友。他做任何事都是拖拖拉拉的,从来不按时完成作业。他虽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上学时却还经常忘记带学具,令人头疼。尽管我绞尽脑汁,想尽了千方百计,并且对他“软硬兼施”,但收效甚微。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家访。这是我屡试不爽的妙招儿。于是,我决定对刘明进行家访。

星期六那天,我骑着自行车来到刘明家,见到了他和奶奶。他的奶奶老泪纵横地说:“王老师,我没想到你能来俺家看望这个可怜的孩子。刘明的爹娘常年在外地打工,顾不上孩子;我老了,干啥也不行。对这个宝贝孙子的教育,我很着急,可是没有好办法。有一次,我看见他一直玩手机游戏,就是不看书,也不写作业,就骂了他几句。没想到,这孩子竟然说,如果我再骂他,他就离家出走!”我拉着老人的手,轻轻地说:“您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我认为,您老不懂家庭教育,在管教孩子时往往简单粗暴,因此孩子接受不了您的培养方式。据我所知,刘明的脾气倔强,是一个‘顺毛驴’,因此您要尽量顺着他说话,别惹着他。”刘奶奶大惑不解地问道:“为啥非得这样做呢?请您好好地给俺讲一讲。”接下来,我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时,直到她点头表示明白了才停止。然后,我把头转向刘明,以恳切的语气告诉他:“如果你能连续一周完成作业,老师就送一份惊喜给你。”他闪动着天真的眼睛问我:“什么惊喜?”我故作神秘地回答:“先不告诉你,以观后效。”没想到,这一招儿真灵。在我的诱导下,他连续一周完成了作业。可见,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和张力是非常大的。在第二次家访时,我看到了一幅祖孙二人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作者单位: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东刘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