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办报初心勇担教育使命
——写在《山东教育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置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山东教育报》走过了满载丰收与喜悦的三十年。
三十年,是一个个铿锵的标点。从创始到现今,从铅印到照排,从黑白到彩色,《山东教育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脚力丈量教育发展路径,用眼力发现生动鲜活素材,认识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用脑力出思路、出点子、出主意,用笔力出精品,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消息、通讯、言论,用点、逗、句、叹等标点,化韵律为逻辑,化灵动为神奇,全省教育奋勇争先的光辉历程便在浓墨重彩间展现,记者、编辑、通讯员的智慧与汗水便都呈现为饱满而创新的山东教育进行时。
三十年,是一个个引领的词句。这一个个词句,发生在呕心沥血的早晨,诞生于用心推敲的夜晚;是一挥而就的喜悦,更是精挑细选的感叹。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教育类专业报纸,《山东教育报》坚持政治家办刊、教育家办刊,坚持“三贴近”原则,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教育,改革创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秉承“立足前沿、阐释政策、传播信息、推广经验、舆论引导教育事业发展;贴近实际、关注热点、剖析难点、传递心声、真情讴歌教书育人楷模”的办报宗旨,不断提升优质内容生产力,在山东教育新闻宣传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
三十年,是一个个典型的段落。这一个个段落,秉持着办报人和每名基层通讯员的初心和使命,承载着风雨兼程的热情和激动。从无到有,从纤弱到壮大,《山东教育报》以坚定的信念,阐释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传递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强音;从毛躁到稳重,从青涩到成熟,《山东教育报》以敏锐的新闻意识和独特的报道视角,发出“最基层”的声音,选树“最新锐”的典型。在不同时期重点推出的平度“双元制”改革、烟台素质教育改革、潍坊职级制改革、招远中考制度改革、寿光教育现代化、荣成职称新政、潍坊“双减”经验等基层教改典型经验,和李振华、李希贵、王品木、苗秀方、余松烈、彭实戈、袁吉廷、伦学冬等教育战线的典型人物,均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影响教育的力量,澎湃起山东教育者干事创业的宏大志向。
三十年,是一个个奋进的篇章。三十年来,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一千四百多期报纸,《山东教育报》紧扣国家改革开放的脉搏,紧密配合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准确及时地记录山东教育正在发生的创新发展史,每一页都有精彩的故事讲述:从“两基”任务的最早实施,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全部达标;从职业教育的起步发展,到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取得重大突破;从高校大扩招、长清大学城建设,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从教师资格证制度开始实施,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山东模式”获教育部肯定;从洪涝灾害一线温暖人心的“教育力量”,到我省教育系统新冠战疫的“众志成城”;从特困生补助措施出台,到实现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全覆盖……见证重大的历史时刻、记录鲜活的新闻现场,《山东教育报》从未缺席,从未停歇,是山东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忠实记录者、积极推动者。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青春如歌。崭新的篇章呼唤奋斗者挥毫书写,梦想的征途召唤追梦人再启新程。
《山东教育报》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办报初心,更加强化宗旨意识。按照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宣传好党的教育政策为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用心、用情、用力提高报纸的质量和品位。值此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山东教育报》将更加关注教育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发现、培植、选树教育典型为己任,在“深水区”里寻求深层次发展之道,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山东教育报》将一如既往地根植齐鲁大地,更加强化阵地意识。当前,面临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深耕山东教育 “沃土”,以“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眼界和魄力,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开发多金矿藏;坚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和担当,与山东教育改革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伟大使命中,发出山东教育的最强音。
《山东教育报》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把做大做强作为奋斗目标,强化改革意识。我们将更加自觉地遵循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高层次新闻采编队伍、专业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神圣使命。
《山东教育报》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严把报纸质量关,更加强化精品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高领悟力、共情力、宣传力、执行力、融合力、成长力上下功夫,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新闻作品;既要做到“上接天线”,确保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准确性,忠于事实,注重实效,又要做到“下接地气”,确保新闻宣传的生动性、形象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既要多一种清明和内省,多一分从容和大度,更要多一种自信和坚定,仰望星空、心怀远方,打造优质栏目、名牌栏目、特色栏目,坚持守正创新,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