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滨州职业学院 跃动在黄河三角洲上的职教力量 产教融合涉蹚“深水区”推动“协同创新”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集专家之“智”绘乡村振兴“品牌”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大思政课”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驰骋在蓝天上的那份梦想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职 教 头 条】

滨州职业学院 跃动在黄河三角洲上的职教力量

□ 樊学美

滨州职业学院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团队坚持开展农业作物遗传育种科研工作,构建了“教学研结合,产加销一体,全产业链参与”的职业院校服务黄河三角洲区域“三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种质资源支持。

50年沥尽心血,白花花的棉花都按时按季盛开

在滨州职业学院,棉花的育种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棉花育种科研人员利用棉花杂种优势选育品种,先后育成“渤优1、2号”“鲁棉5号”“滨棉1、2号”和“滨职棉1号”等优良品种。其中,2008年选育的“滨职棉1号”顺利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在区域试验中,籽棉亩产量平均达238.42公斤,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棉花育种专家纪家华教授介绍道,“我们已经连续承担山东省棉花产业体系滨州综合试验站示范项目,为黄河三角洲区域高产、优质、特色的棉花品种选育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白花花的棉花,每年都按时按季在黄河三角洲盛开,每年都让棉农们赚得盆满钵满,脸上乐开了花。

三代人精心培育,增加经济收入9000余万元

“小麦育种团队自1956年开始小麦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利用及种质创制(新品种、新品系选育)工作。历经数十年,迭历三代人,先后育成了‘滨麦1号’‘滨州3015’‘滨州4042’‘北镇1号’等品种。主持完成了‘渤海粮仓’工程的技术工作。”小麦育种专家、教授王继滨介绍道。王继滨依据“适地适种”原则,搜集到200余份具有耐盐性的小麦品种,连续5年进行小麦品种(系)抗(耐)盐碱鉴定和丰产性筛选试验,选出5个适合中度盐碱地上种植的小麦品种(系),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抗耐盐碱小麦品种缺乏、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使得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促进了当地小麦生产。“抗(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系)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累计推广60余万亩,增加经济收入9000余万元。该成果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淮大豆区种植近百万亩,滨州市种植面积占50%

“大豆育种团队自1983年成立开始,广泛搜集了不同类型的野生大豆资源,通过种间杂交,选育出20个品系推广栽种,深受滨州农民的好评。其中,‘滨职豆1号’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填补了滨州市‘国字号’选育的空白;‘鲁豆13号’‘滨职豆1号’两个品系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惠豆1号’‘惠豆2号’‘惠豆3号’‘惠豆4号’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大豆育种专家、教授王光杰介绍道。王光杰选育的“鲁豆13号”先后向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提供原种110万公斤,在黄淮大豆区种植近百万亩,滨州市种植面积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50%。1996年至1998年,全市累计推广面积60多万亩,增产大豆5308.36万公斤,获直接经济效益13802.36万元。2001年,课题“野生豆种质资源搜集及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成果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河三角洲筛选芒草,单株茎高可达5.1米

芒草科研团队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芒草种质资源366个品系,搜集山东省北部沿海地区56个芒草资源;在广饶县,东营市垦利区东麻王村、(滨州)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了共计50亩的“盐碱地芒属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示范园”;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通过政研校企平台,筛选繁育了5个优良品系,进行了土壤改良的初步研究和评价,初步筛选了芒草适应边际土地的候选基因,发表了SCI论文5篇。“我们将乘‘大食物观’的东风,筛选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用芒草,发展青贮芒草饲料,同时对芒草进行工业用途开发,实现芒草‘农头工尾’的利用。”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冯会介绍说,“黄河三角洲筛选的芒草单株茎高可达5.1米。”

滨州职业学院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将选育的农作物在该区域进行推广种植,构建了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图片由滨州职业学院提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