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中职热”连年持续升温 我省中职学校报名现场“火爆” 强化挂牌督导护航教育发展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三个“明确” 青岛:将7月26日设为“青岛工匠日” 济南:发布首张中小学研学基地地图 图片新闻 淄博招募110名“校园青年引才大使” 乐陵:“冬暖夏凉”工程让教室更温馨 泰安岱岳区: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杏坛新语】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三个“明确”

□ 程栋栋 李艳 刘津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下一步做好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双减”政策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事关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其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被首次写入党的决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治理校外培训的重视。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经过两年的校外治理集中攻坚期,培训生态得到全面净化,达到了预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落实总书记要求,接下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也会进入持续巩固、提质增效阶段,确保实现“双减”目标的接二连三、无缝衔接。笔者认为,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应关注如下三个维度。

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应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谁来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双减”政策,从严治理校外培训必须以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校外培训治理领导体制。“双减”政策实施后,各地相继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涉及党委、政府等20多个部门,工作组长或召集人均由党委、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担任,工作开展由教育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充分体现了党对治理工作的领导,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治理合力,有效推动治理工作的落实。

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应明确监管内容,明确“管什么”。校外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涉及市场运营的各个方面,因此,治理工作单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取得“有质量”的成效。对其治理,应坚持“分门别类、综合施策”的原则,明确政府部门职责,明晰各部门管什么。如:教育部门重点要做好培训资质、培训内容、培训班次、招生对象、教师资格及培训行为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做好相关登记、收费、广告宣传、反垄断等方面的监管;公安、消防、住建、卫健等部门重点做好涉校外培训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监管工作。破解治理难题,迫切需要部门间的合作和开放共享。只有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市场中的监管职责,才能推进治理成效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做好校外培训治理,要创新监管举措,明确“怎么管”。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治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必须通过建章立制、健全机制来推动长效监管,在落实监管举措上应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重点突破和系统集成相统一、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相统一,整体推进实现校外培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是做到依法治理、疏堵结合。在做好校外培训“减法”的同时做好校内“加法”,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效益、丰富课后服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培训观,减少不必要的校外培训需求,落实标本兼治、预防为先。二是做到问题导向、靶向治理。着力探索高效务实的巡查手段,破解违规培训和无证培训存在的预防难、发现难、查处难等问题,借助教育数字化积极探索“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工作模式,消除治理盲区,提升治理效能。三是做到协同联动、系统发力。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属性突出、种类繁多的特点,须充分调动地方“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切实推动“双减”政策各项要求落地落实。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