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岱岳区: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盛夏时节,泰汶大地,满目金黄。泰安市岱岳区卧虎山小学“耕之原”劳动实践基地的小麦陆续成熟,师生们挥舞镰刀,体验丰收的别样喜悦。
“请割小麦的同学注意:镰刀要割向小麦根部,镰刀和腿脚要保持适当距离。注意安全!”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生们分工明确,有的割、有的捆、有的运……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勾勒出岱岳区劳动实践教育的生动缩影。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近年来,岱岳区围绕立德树人任务,把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特色创新、全面发展”思路,从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动手实践、健全保障机制3个方面,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积极投身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今年5月,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在岱岳区召开,岱岳区教育落在实处的劳动实践课程,吸引了全省教育同仁的关注。
菜畦、农田、鱼塘、动物、中草药……岱岳区望岳小学为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开发每一寸土地,集大地栽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于一体,让农耕文化气息弥漫整座校园,让学校更有吸引力。
“学校每个班都有一块责任田,我们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各学龄段的课程计划和实践任务计划,还开设‘快乐星期五’劳动社团活动,让学生们在每周一节劳动课之外,有更多的劳动机会。”望岳小学校长夏法国介绍。学校还开设趣味手工、巧手衍纸、传统剪纸、面食制作等社团,将劳动教育寓于特色社团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依托“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学校开展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通过种植、认识、鉴别采摘中草药,制作艾灸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既不能“有教育无劳动”,也不能“有劳动无教育”。只有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现采现摘,绿色无公害……”在卧虎山小学“耕读园”,一阵阵叫卖声此起彼伏,一茬茬刚从基地采摘的果蔬新鲜“上市”,吸引了家长和周围居民等一批“老顾客”的关注。这样的场景在卧虎山小学“耕之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几乎每个月都会上演。卧虎山小学依据四季时令开展的播种、培育、采收、上市、销售活动,已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一个小时后,三年级(4)班的生菜率先售罄。经过全体学生的商议,大家决定将这笔钱投资到下一个农业项目,作为选种、施肥的种植基金。“学校以‘农耕’文化为依托,以‘让城区孩子享受田间快乐’为愿景,打造了涵盖‘一站一房一博一廊一集六园区’的全市最大校内劳动基地,供师生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等活动。”卧虎山小学校长伏圣娟说。目前,学校已成功开展了春韭、西瓜、杏、小白菜、小麦等多种作物的栽植和采收活动,耕种季和采收季成为学生最期待的日子;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展销等一系列体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还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劳动让学生们的心和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拉近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满庄一中的花木园劳动实践基地占地1.4万平方米,由汇诚园、听读园、樱花园、桃李园4部分组成。“满庄一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多家长也有着丰富的劳动经验。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共栽一棵树’亲子活动,达到密切亲子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满庄一中校长周晓说,“劳动教育有了反哺情、感恩意,才能烛照学生一生。”
走进校园农场,种下春天的希望;烹饪一餐美食,与亲友一同分享;认识泰山传统中药,了解城市文化历史;参加实习实训,领悟工匠精神……据岱岳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李照阳介绍,全区通过聚焦体系搭建,整合学科育人,强化基地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强化督导评价,形成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劳动教育在全区中小学生根开花、落地落实。
目前,岱岳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小学每周开设1节劳动课,纳入课程表,明确劳动课规范,坚持与文化课同安排、同管理、同检查;统一设置“劳动周”,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目前,全区74所学校共编写劳动校本教材112余种,成立剪纸、泥塑、手工制作、种植、学科融合实践研究等社团150多个,5.8万余名学生人均掌握或熟悉1—2项基本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