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学术兴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浅谈小学英语“自主互助”教学方式的探究 心理破冰,从“捣蛋鬼”到推荐生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名校长笔谈·史振平(9)】

学术兴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史振平

当下,普通高中大多实行级部管理模式,级部是最基本的管理单元,级部主任集选聘教师、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诸多权利于一身。这一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权利集中、政令畅通,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学校决策贯彻快速,教学管理高效有序。

然而,级部管理也存在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本质是行政管理,行政命令色彩浓厚,而课标研究、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等学术、科研方面的工作却被淡化了,学科备课组长、教研室主任等归属级部主任领导,其话语权被大大减弱。

很明显,级部和级部主任的管理职责主要是解决教师“干不干”、学生“学不学”等问题,属于行政问题;而教师“怎样干”“怎样干好”和学生“怎样学”“怎样学好”等问题,则属于更加重要的学术问题。“干不干”“学不学”是前提,“怎样干”“怎样学”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从长远发展计,普通高中在健全级部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重视和加强学术管理体系建设。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管齐下,双向发力,学校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更有后劲儿、更有内涵。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学术兴则学校兴,学术强则学校强”等理念,要求全体教师加强读书学习,开展深度研究,突出加强学科教学规律研究、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高考研究、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研究等,向研究要质量,向研究要效益。确定教师学术成长目标为:让每名教师都成为专家、学者,都受到尊重与关爱,都享有职业尊严与幸福,都能实现人生价值与意义。

为提升学术领导者的地位,笔者把原先的学科教研组更名为学科教研室,学科教研组长更名为学科教研室主任,其职务级别从原先的中层副职提升为中层正职,与级部主任、处室主任级别相同。同时,各年级备课组长明确为中层副职干部。“名正”则“言顺”,学科教研室主任和备课组长的地位提升了,其话语权和影响力自然就大了。

为加强对学术工作的领导,明确校级领导从领导行政为主转变为领导学术为主,班子成员在分管处室、级部的基础上,每人都分管一至两个学科,并直接为分管学科的教学教研质量负责。笔者分管语文和艺术(音乐、美术)学科。

理念明确了,组织领导加强了,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术研究平台与机制建设。这是落实学术研究、科研兴校战略最重要的举措。我们主要建立了以下平台与机制。

一、集体学习与研究机制

自2019年12月23日开始,学校将每周一确定为“读书学习日”,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全员读书学习活动。每周一下午17:20—18:30为集体读书学习时间。全体教师以学科教研室为单元组织,学科教研室主任为召集人、负责人;行政处室(非兼课)人员全部参加相关学科集体学习。读书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教育理论类书籍。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大师的著作,包括学校管理、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学科教学类书籍。阅读与所教学科紧密相连的书籍、杂志、文章,丰富话语体系,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类报刊。阅读《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各地教育改革动态,学习经验,完善自我。

高考研究类书籍。及时购买、阅读研究“新高考”改革的相关书籍、文章,把准高考脉搏,了解命题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备考。

时政时评类文章。购买或下载时政时评类书籍、文章,进行研究、阅读,了解国家大事,把握世界大势,辅助高考备考。

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类书籍。精心阅读、深入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相关研究书籍、文章,把握精髓,吃透精神,指导实践。

经典书籍。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著作,特别是多读名著美篇,涵养精神,提升修养,丰盈生命。

二、集体备课与研究机制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是凝聚集体智慧、发挥集体力量、研究怎样上好课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学校规定,每周每个备课组进行两次集体备课,每次时长两节课,雷打不动。集体备课由学科组统一安排,确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流程等,并由学科主任、备课组长负责落实。集体备课要紧紧围绕学校“九维六动”生本课堂的教学要求,重点聚焦教学内容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的分析确定,聚焦导学案的规划设计,聚焦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聚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生活动设计,特别是聚焦合作探究教学,切实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时间和环节,并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针对教学任务清晰明确的双向细目表。集体备课最后形成单元或课时学案,对学案的格式,包括纸张、栏目、字体、字号、容量、印刷质量都做了统一要求。

三、课堂教学研究与控制机制

学校建构实施“九维六动”生本课堂,但是如何建立课堂的控制机制,保证这一课堂改革要求落到实处呢?常态化听评课是基本手段。笔者将传统的听评课活动美其名曰“寻找最美课堂”,采用抽签听课、推门听课等模式,校级领导每周至少听评课3节,级部主任、学科主任、备课组长每周至少听评课2节,听评课后要点评,写出所听课的主要“美”(即优点)和主要反思,并每周发布一期“寻找最美课堂”简报。下面是笔者对教师崔媛所讲政治复习课《全面依法治国》的点评记录。

时间:2021年10月11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高三卓越(2)班

主要优点:

整体非常好。崔老师讲课水准很高,学生很喜欢,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学生们纷纷说“我们崔老师讲得就是好”,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整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展示为主,学生回答、抢答问题31人次,涵盖绝大部分学生。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眉飞色舞,还有手势,很是可喜。整堂课很难找到“灌输”的痕迹。

目标意识很强。课前出示复习目标与本节课课程标准,并让学生齐读,尤其是出示课程标准,值得点赞。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整堂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思考,譬如出示深度思考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后回答;再譬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反映了什么法律思想,等等。通过学生回答、抢答,明显看出思维的训练过程及效果。

特别注重学生重点知识与易错易混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如关于法律的产生,用一个选择题巩固效果;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马上做选择题巩固。学了,马上用,这样处理效果更好。

重视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的学习掌握。譬如,课前4分钟让学生背诵;关于法的产生、本质、决定性因素、历史类型、基本特征等,逐一让学生诵答,学生掌握得都很好。

主要思考:

与现实生活关联一下,课堂是否会更有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譬如,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很明显,“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撑”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不管人的道德品质如何,法律是必须遵守的,遵纪守法是强制的,再有修养、有品行的人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惩处(如能搜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会更好)。再延伸到学校的校规校纪,不管学生品行如何,每名学生都必须遵守校规校纪。这样就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渗透了德育,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班级管理艺术研究与提升机制

完善班级管理艺术,是每名班主任的梦想与期盼。学校打造了班主任论坛研究机制,每期论坛都确定不同的主题,提前发布,班主任全员研究。论坛上,指定发言与抽签发言相结合,大家交流经验,共享智慧,共同提高。目前,学校层面的论坛已举办8届。

五、学科教学研究与提升机制

每门学科都需要不断研究、提升,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学科。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是数理化,语文相对薄弱。但在“新高考”背景下,尤其是对选择理化生组合的学生来说,语文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为此,笔者亲自策划、制定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方案,推出了课前3分钟演讲、每日10分钟静心书写、金句积累本、大阅读、语文节、经典诗词演唱会、经典诗文诵读、语文名家进校园等特色语文教学活动,收效明显。

重视学术建设,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仅去年以来,学校3人获省级教学大赛特等奖,2人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人获省教师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代表潍坊参加全国思政课比赛,28人获潍坊市级教学成果奖,86人在潍坊市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等比赛中获奖。

苏格兰哲学家托·卡莱尔说过:“这个世界真正的驾驭者,是那些真诚地研究它的人。”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必须重视学术,重视研究。这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

史振平,男,现任青州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潍坊市政协委员。

历任中学教师、班主任,青州市教育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青州市教学研究室主任,青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是山东省政府教育督导员、潍坊市校长领军人才,荣获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20多项荣誉及奖励。

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教育的深入思考、研究、实践,特别是致力于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校长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育人、课堂改革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山东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做一名卓越的教研员》,主编校本课程《松林文化史略》《我们的传统节日》等,在全国各地作校长、教师培训报告20多场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