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聚焦“四个转变”加快构建“大职教”发展新格局 图片新闻 曲阜:资助全覆盖筑梦向未来 书屋里的安全日记 齐河:“乡村少年宫”托起农村儿童成长梦 巨野:盘活闲置校舍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张珊珊:在农村的土地上守望春天通讯员庞建磊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四个转变”加快构建“大职教”发展新格局

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广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临沂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3职业教育突破年”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将职业教育作为市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和优势”的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四个转变”,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职业教育成为临沂招商引资的品牌、工业强市的支撑、人才强市的枢纽,加快构建现代化“大职教”发展新格局。

加快构建“大职教”发展格局,推动由常规型向内生型转变。一是推进资源“集聚化”。紧密对接产业布局,改组县区职业中专,成立工业、农业、商业等10所专业集聚的职业学校;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聚集区下沉,在兰陵、临沭等区县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二是推进资本“效能化”。印发《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人才强市的十条措施》,进一步明确新增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提高公办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三是推进资金“绩效化”。全面落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改革指导意见,推动财政按照实际聘用人员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经费。

加快构建“大职教”人才格局,推动由培养型向培优型转变。一是产业导向、内涵“培优”。明确“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创新融合、三年量质齐升”目标,梳理市域产业发展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图谱,建设10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按照“面向产业、错位发展”的原则,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类专业、加快建设人才紧缺类专业。二是强师优教、路径“培优”。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协同,从干部培养、人才引进、薪酬分配、涉税政策等多方面入手,持续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人才培养“松绑”。三是工学并重、实践“培优”。深化“三全育人”模式改革,组织参与常态化技能竞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2022年至今,全市累计斩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牌94个,一等奖数量、国家级赛事入选人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加快构建“大职教”融通格局,推动由提供型向需求型转变。一是多样化搭建培训实训平台。实施产业学院校企共建、精准订单培养等举措,积极建设与国际通用证书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建设2处市级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沂河新区、临沂职业学院与上海金东唐科技有限公司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二是多层次提升共建共富能力。主动服务区域骨干企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攻关、设备更新换代,积极参与中小微企业产品研发、工艺创新、人员培训等工作。今年,新建产业学院5个、校办企业2个,厂中校、校中厂17处。三是多维度对接专业产业链。市域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统筹力度持续强化,出台《临沂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争取高职学校、技师学院建设2—4个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重点专业群,中职学校重点发展2—4个骨干专业,市级统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实践无缝对接。

加快构建“大职教”创新格局,推动由院校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走进“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职业院校依托专业优势,组建科技服务队,探索“菜单式”点学课程,承担素养提升工程教育任务,广泛开展退役士兵、城乡劳动力、乡村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技能提升培训和社会服务。二是搭建“一体两翼”赋能产业发展。在区域方面,按照“4+N”的总体布局,成立沂河新区、高新区、临港区和临沂商城高位推进,各县区多点开花的产教联合体,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聚集区的能力。在产业方面,依托木业、机械、化工等11个产业工作专班,组建1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三是聚力“对标赶超”探索区域融合。筹建鲁南职教联盟红色教育育人工作委员会,职业院校有效融入鲁南职教联盟和鲁南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多层级参加区域性、国际性交流活动。

下一步,临沂市将以“六强六优”三年攻坚行动为总抓手,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全面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实现创新突破发展,为全市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