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杏坛育桃李 初心如磐谱华章
王芬科教融合阐释文明
王芬,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近20年来,她在以聚落考古为导向的学科转型中走在全国前列,为探寻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之路作出了“山东贡献”。
王芬教授团队坚持围绕重大历史问题集中力量攻关,长期致力于我国田野考古、聚落与社会考古等研究,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主持上海广富林、山东即墨北阡、章丘焦家、莱州吕村、安徽固镇垓下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合作研究,参与主持日照两城镇、苏家村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串联技术、生业、社会,探讨中国东部地区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图景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密切考古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图景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她聚焦科技创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走出一条新的学术道路。首次在国内提出“化学考古”,并组建团队开设“化学考古”全校通选课,初步成果《化学考古》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并即将出版。她坚持立德树人、示范引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深入实施党建统领、成才引领、发展带领“三领工程”,所在学院2019年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历史学院(系)。提升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考古实验室入选国家级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作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她积极建言资政,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服务山东建设发展,扎根齐鲁,服务社会,把事业写在祖国大地上。
刘振光只为讲好一堂思政课
刘振光,现任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委教育工委“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振光出生在平度市一个具有浓郁革命氛围的家庭。小时候,他从祖父、外祖父那里知道了何谓共产党、什么是爱国。1986年7月,大学毕业时,他怀揣“当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梦想,如愿来到了山东教育学院(现齐鲁师范学院)任思政课教师。从登上思政课讲台那一天起,他就在内心默默许下了“一生只为讲好一堂思政课”的心愿。
37年来,他立足三尺讲台,怀揣梦想、上下求索;无论在何岗位上,他始终将思政课教师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每周至少讲4节课,年复一年,从未间断;无论在年轻身体强壮还是身患重病时,他始终将人生的价值体现在思政课堂上。他,在“马”信“马”,注重不断厚实自己的理论功底;他,在“马”言“马”,注重以身边的故事讲“天边”的道理;他,老“马”识途,策“青马”奔驰;他,“老骥”伏枥,助万“马”奔腾;他,“马”踏旷野,处处弘扬真理的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所讲授的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全省高校较早的省级精品课,他所担纲的全省高校“同城大课堂”——“五三惨案”被教育部确定为“一省一优质课”,他所负责的思政课教学团队被省委授予“干事创业好团队”荣誉称号,他任专业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他为骨干的教学团体是“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所讲的党课多次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党课。
陈绍杰一念为教一生为学
陈绍杰,1978年2月出生,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煤炭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25项。
他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秉持宽严相济的师德风范,倾尽毕生所学教书育人,走出了一条“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子,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育人和创新相得益彰。他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育、学生管理全过程,创新推出德育提升工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陈绍杰常常把学生看作当年的自己,希望自己能够给更多采矿学子带去“光明”。他非常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常以自发捐款等方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为鼓励青年学生更好地学习,他个人出资捐赠100万元,设立“踔厉奖学金”。
把论文写在采矿第一线,把科学研究成果根植于采矿主战场。在近2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他一直与矿山打交道,创新攻关,用科技的力量带给社会一个“煤”好生活;他一直坚守在采矿教育一线,倾心育人,用知识灌溉、哺育一批批采矿学子;他总是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当作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为做好基层党建,陈绍杰将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在他的带动下,党员青年教师深耕教育科研,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现场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为“端好能源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该创新团队还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
牛同训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践行者
牛同训,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师,无党派民主人士,1991年7月参加工作,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获得的主要奖项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他坚信“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他时刻鞭策自己不仅要做一名学识渊博、精于解惑的“经师”,而且要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悉心育才的“人师”。他俯身扎根教学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在三尺讲台上,他巧妙地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为一体,使学生“学而不厌”。在方寸课堂之外,他潜心教学科研,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优秀的科研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他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成长,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无论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都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位,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负责任地把每名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他敢于创新,践行“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企业典型零件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6个学习情境。他选择了企业典型的生产零件作为任务载体,并结合其制造过程,将实际生产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打破了原有的机床、刀具、工艺等学科体系,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和效果。该课程被评为2008年度“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丰振海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丰振海,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数学学科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高中数学学科德育课例展评一等奖获得者、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教26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追梦。作为教师,他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作为班主任,他始终视班级为家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早起晚睡,处理班级事务,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他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先后主持省、市、县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作为临沂市高中数学丰振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秉持“凝聚、示范、辐射、引领”的宗旨,搭建了优秀青年教师梯队,为全市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他先后培养、帮带青年教师100多名,其中5名教师入选沂蒙名师以及市、县教学能手,1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并获奖。此外,他积极去农村学校参加支教活动,先后到兰陵九中、临沂圣陶高级中学、艺林高级中学等学校送教,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指导学科教学。
张红岗一根跳绳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张红岗,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体育教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优秀国家队教练员、全国十佳教练员、省优秀教练员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跳绳队教练,他带领团队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得233项全国冠军,12人获得10项世界冠军,3次打破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9次打破6项世界纪录,2次平世界纪录。
成绩的背后是他和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8年来,他和跳绳队队员们没有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训练,就是在比赛。他一边上着体育课,一边负责全校跳绳大课间,一边带领跳绳队队员们进行训练。他在编写学校跳绳校本教材的同时将跳绳推动成为学校的创新型项目。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他还担任周村区跳绳推广工作办公室主任和淄博市跳绳协会会长、山东省跳绳协会副会长,并积极筹办淄博市首届中小学生跳绳联赛、“跳动齐鲁”山东省跳绳大赛等活动。
“择一事”是信念与信仰,“终一生”是责任与坚守。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普通体育教师,他将继续奋斗,用一根跳绳成就更多学生精彩的人生。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是他毕生无悔的选择。
王璐瑶让自己活成一束光
王璐瑶,198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青岛洮南路小学副校长。曾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市拔尖人才,获得的主要奖项有全国优质课二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工作第四年,她是荣获全国优质课二等奖的教师中教龄最短的参赛选手;2018年,她是山东省冲刺全国优质课选拔出的青岛市唯一推荐人;2019年,她是全国说课一等奖得主并获最佳语音语调奖的青年教师。
她将中国古诗词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用“诗经体译文”解释英文诗歌。一堂融入了谷建芬元素的学堂乐歌、一堂融入了许渊冲元素的英文翻译、一堂融入了她自己的英文小诗译文的诗歌欣赏课……她用最简明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音乐达情与唯美意境的艺术之美。她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经由英语学科在学生心中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十几年来,从斩获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一等奖到讲授山东省齐鲁名师展示课,王璐瑶带着执着的教育情怀和宝贵的教学经历,活跃在各级比赛课、公开课、交流课、展示课的讲台上,展示着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设计理念。2018年,在上合峰会期间,王璐瑶还参与了接待外地媒体记者等志愿活动。
对王璐瑶而言,人生的每一刻成长就像一个个散落的发光点,错落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波段上;它们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就会形成一束光,不假借光环,却可以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赵国振扎根基层爱心育人
赵国振,现任郓城县武安镇唐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他23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学校,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让每名学生在学校都有收获”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他曾任教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不同学科,被同事们誉为“补丁老师”。
作为一名有十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重提高政治站位,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努力做到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他始终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的土地,用爱心点燃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让他们迎接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为了学生,他无怨无悔。
丁平用大爱为“折翼天使”赋能
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丁平在特教战线上奋斗了27个年头。在人生的长河中,27年的时光是她全部的青春年华。
在将近一万个日日夜夜里,她一直做着平凡而普通的小事。从最初尝试着接触这些残障学生,到学着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到陪伴他们摘金夺银、登上省运会的领奖台,她始终和残障学生一起成长。从陌生到了解、熟悉,从畏惧到发自内心地接受,再到朝夕相处中品味那些最美的笑颜,她爱上了特教这份职业,也从心底喜欢上这些既纯真、善良的学生。
她坚持送教上门,为重度残障学生送去爱的阳光。在送教之外,她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需求,自费给学生买来学习学具、洗漱用品、衣物、康复器材以及米面、牛奶等生活用品。几年来,累计花费数千元。她助力梦想实现,帮助视障少年登上省残运会领奖台。2007年的全国助残日,她为学校捐赠了第一张乒乓球台。2010年,她向学校建议组建盲人乒乓球队,该队在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盲人乒乓球比赛中取得1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
针对在校学生的特殊性,她在体育教学上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了适应性体育课程和项目训练。针对视障学生,她建议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有盲人乒乓球、盲人门球、盲人象棋等;针对听障学生,她建议学校开设了聋人飞镖、聋人旱地冰壶、聋人篮球等课程。她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她始终记得,她的梦想是帮助残障学生燃起生活的勇气,用爱心和汗水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刘恺根植梦想美在大爱
刘恺,中共党员,东营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先后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东营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根植梦想,忠于幼教事业。刘恺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探索实践,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在幼教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师德之花,多次被评为东营市先进工作者。
美在大爱,倾心爱的事业。28年来,刘恺始终工作在幼教一线,心中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翻开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哪个孩子的家庭特殊,哪个孩子身体有病……她为幼儿建立了特殊档案,总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送上温暖。她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却不能照顾自己家的老人和孩子。她以自己的真心、诚心、爱心对待幼儿,多次被评为“幼儿最喜爱的老师”。
岗位成才,提升善爱能力。刘恺尊重每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既注重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差异。她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有效模式,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作为“齐鲁名师”,她积极参与省、市开展的“志愿送培”活动,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作为山东省学前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她借助专业引领、学习互助、研究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平台,辐射带动东营市四区两县9所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她将爱倾注于幼教事业,做幼儿心中的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