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应记老师心
1985年,我扎着羊角辫,背上新书包,目光里闪烁着美好的憧憬,成了我们村小学一年级的一名新生。一个班21名同学都是一块长大的小伙伴,从天天在田野土巷、山上河边玩耍,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我们把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口号喊得响亮,同时也在内心埋下了努力向上的种子。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女老师,姓周,也是我们村的,语文、数学她都教。周老师不苟言笑、目光犀利,同学们都很敬畏她。但她的课教得很好,讲课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有力,为我们学好文化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因为嫁到他乡,周老师只教了我们两年。进入三年级之后,我们的语文老师换成了苏老师,和我同姓。也正因为同姓,我对苏老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教我们那年,苏老师40岁左右,他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公办教师之一。他的家离我们学校有十几里路。为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他便在学校住了下来,周末才能回家。苏老师知识渊博,脾气和善,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苏老师写得一手好字,虽然当时我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体,但是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样认真、美观。因此,我们班的同学经常看着他的板书,在练习本上反复仿写他的字体。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写字认认真真、板板正正的好习惯。读师范时,在班里组织的“三字一话”比赛中,我屡屡获奖,这与苏老师对我的影响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汉字美,美在笔画,美在结构,美在演变,美在意境。他经常引领我们学会发现、欣赏文字之美,他教我们查字典、读美文、做笔记,让我们不断积累字、词、句。语文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好像一幅画、一首诗,清新隽永,美不胜收。
苏老师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是他让我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写作文不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而是要从自然、从生活、从实践中获取素材和灵感。我们学校的北边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羊丘山。羊丘山四季皆美,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夏天葱茏繁茂、蝉鸣阵阵,秋天果实累累、秀雅端庄,冬天落雪如诗、沉静迷人。每个季节,苏老师都领着我们去爬山、赏景,继而落笔成文。每篇作文或优或拙,苏老师都亲自批阅,那些用红笔标出来的波浪线,是我们眼中一道何其亮丽的风景,激励着我们争相写出美文佳作。我的作文就经常被当作范文来读,当苏老师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着我写的文章时,欣喜、兴奋之情便鼓满了我的心灵风帆。写作文在我看来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
苏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方式丰富多彩,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统考成绩在全镇自然是名列前茅。苏老师非常有耐心,哪个同学成绩下滑了,或者表现不尽如人意了,就会被他叫到办公室谈心。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从他办公室里走出来的同学,脸上都会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还有那昂起的头、踏踏实实的脚步。
我也曾被苏老师叫到办公室,他像拉家常一般,和我说起了他的一双儿女:他们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他希望,我能树立远大的目标,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母校争光。那一刻,我觉得苏老师不但是让我钦佩敬重的老师,更是对我寄予厚望的长辈。苏老师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在我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之前,那个安静的下午,离别的愁绪萦绕在心头,我的眼睛变得潮湿起来……我舍不得苏老师,舍不得我的校园,舍不得我的同学,舍不得那些美好难忘的时光。
后来,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做一名像苏老师那样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成为我的一种目标,一种情怀。老师那充满磁性的声音、那神采飞扬的神情,还有那一黑板工整优美、行云流水的字,成了我孜孜以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