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以 “混合所有制”推进办学“格局之变” 弘扬沂蒙精神,赋能技能人才培养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校企携手打造合作育人新场域 我的十二年追光之路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职 教 头 条】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以 “混合所有制”推进办学“格局之变”

□ 廉德忠 吕明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基本完成了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日前,谈起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校长王敬良介绍说,“学校兼具‘公办’‘民办’院校办学优势,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体制机制不活、产教融合不够、校企合作不深、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所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院校。建校以来,其“院校整体、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多层次“大混套小混”模式逐渐成熟,构建了“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18年,混合所有制教改成果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如何畅通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渠道,建立多元办学新格局?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做法是,坚持“以利益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探索创新“产权评估确权机制”“产权动态变更调整机制”,在产权保护基础上保障社会资本方的根本利益。

据介绍,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是2011年由潍坊市人民政府投入536万元财政资金,以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撬动3家企业3.6亿元社会资本组建的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政府、企业同为举办者,产权明晰。2013—2014年,随着举办者办学投入的变化,学校完成了第二轮资产评估并进行公证确权,进一步明晰了各方产权。2015年以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新引进社会资金4亿余元,提升基础建设水平。目前,学校准备启动第三轮资产评估和确权,对各举办方产权比例进行调整。

在此基础上,学校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优势,在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方面,积极谋求与优质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先后引进5家企业社会资金9300余万元,共建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项目“股份制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先后与歌尔集团、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东博能电力集团、潍坊滨海旅游集团签约共建5所产业学院。其中,与潍坊滨海旅游集团共建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滨旅欢乐海游艇产业学院,是全国首所游艇产业学院。在丰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内容的同时,实践和形成了“大混套小混”的办学新格局,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山海模式”样本。

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高质量办学格局”

新学期开学,新招聘的60多名教师进入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从教。与此相适应,一批考核不胜任的教师将离开一线教学岗位。

这是源于学校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升能降、薪酬能高能低”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治理机制。2021—2022年,学校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将党政群团、教辅等除一线教学单位的组织机构由原来的19个缩减为9个。学校每3年进行一次中层干部全员竞聘上岗,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在教职工按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服务岗位定岗定编、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推进内部分配和绩效工资改革,按绩效贡献分配工资,按能力大小晋升职务,让骨干教师享受高于公办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同等社会保障待遇,全面激发了内部办学活力。“作为重大而创新性的多元办学探索,制度和体制、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王敬良说,“把章法摆在前面,责权利明晰,各司其职,各管各事。”

10余年来,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建立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校长负责、专家办学、教授治学”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了多元办学主体良性互动的办学生态。具体而言,“党委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参与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董事会决策”,主要体现在办学发展的重大事项方面,尊重出资方权益;“监事会监督”,侧重于资产的监督管理,一年一审计,保障国有资产和社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校长负责、专家办学”,主要是充分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办学团队合法行使管理权;“教授治学”,主要是尊重教育规律,让专业的人在专业上说了算。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构建“类型教育格局”

“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其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协同育人,在最大时空内释放改革和创新的活力。” 王敬良说。学校坚持市场导向思维,从利益纽带的建立着手,激发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共建、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育训实施等全育人环节。

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上,校企联合组建专业建设共同体,做到校企资源共享、师资共用、课程共建、教学共同实施。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推行企业师资与学校师资、企业导师与学院导员、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三结合”,双方共用、共管、共享。同时,引入企业标准、企业制度,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在评价上,从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和结果运用等方面构建职业教育评价新指标、新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学院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学实施与企业生产对接,基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定制式培养“适任+拓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在“资本、师资、课程、管理、文化”5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初步构建起了富有张力和特色的类型教育新格局。学校牵头编制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3个,获批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得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涉海社会化培训达到每年3万人次规模,年培训规模占全国的7%、全省的26%。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突显,先后为全国20多家职业院校提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方案。

目前,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航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港航管理学院、邮轮游艇学院、航空学院、电商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健康管理学院、五年制大专学院、中职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7万余名的全省全日制航海类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全省涉海类社会职业培训规模最大的职业院校,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