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教育为先”看唐冶 肥城 搭建好外地教师暖心的“家” 图片 微山 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 “奥运全运冠军公益行” 走进菏泽市牡丹区 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 潍坊滨海区:“三个到位”确保责任督学督导实效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教育为先”看唐冶

——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片区“高峰高原双轮驱动”教育战略初探

□ 记者 孙荣光

“身在唐冶,志在四方,我们永远是大家的后盾”,9月中旬,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再次启动“点亮人才星光,汇聚唐冶星河”人才创新项目,为历城二中毕业生发放了《你好,同学》一封信。此举在为广大学子留住“暖心”唐冶印象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才能、实现梦想的平台。

“《你好,同学》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邀约。”在唐冶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琰看来,这封信仿佛一条纽带,联结着从历城二中走出的众多优秀学子,形成 “名校培育人才、人才反哺唐冶”的闭环。“希望建立一条联系通道,随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更期盼他们学成归来,未来在唐冶建功立业。”他说。

作为济南市人口快速提升区域,从建立之初的3万人到如今常住人口 20 万,管辖 15 个行政村、20 个城市社区,唐冶街道教育阵地的打造更为急迫,关乎着辖区民众能不能把家安在唐冶、心放在唐冶。

近年来,唐冶街道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聚力打造特色教育“唐冶模式”, 在优化布局、增加供给的基础上,深入实施“高峰高原双轮驱动”战略,以历城二中教育集团为龙头,吸纳区域潜力校、薄弱校实施一体化管理;突出“公益普惠”办好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实现“保基本、广覆盖”;突出“优质均衡”办好义务教育,坚定不移推动教育设施向全市一流迈进,办好每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作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学校的生源基地,历城二中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线,以“为每名师生搭建发展阶梯”为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软硬件水平,并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建文体社团等搭建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在学校特色发展方面,打造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科

技创新教育”“艺术和体育教育” 三张社会认可的响亮名片。通过打造这三大特色,在生源优化的基础上,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自2007年历城二中“进军”奥赛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5枚,全国奥赛金牌68枚、银牌55枚。其中,仅2022年就获得国际奥赛金牌1枚、全国奥赛金牌16枚,91名学生获得奥赛全省一等奖,25人入选省队。2018年,学校建设了创客中心。近年来,有的学生成为“专利创新之星”,有的发明了数学公式,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367项。今年暑假,历城二中女足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摩洛哥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勇夺冠军,引发了全国关注。

在“教育集团+优质学区”办学模式下,历城二中龙头带动作用凸显,深度推进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管理协同,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唐冶中学是历城区教体局与历城二中教育集团重点打造的一所高标准、高品质示范性学校。学校“亮”在把党小组建在级部,把支部建成党的坚强战斗堡垒;“亮”在“为每名师生搭建发展阶梯”的办学理念;“亮”在“教科研”同步、“体系化”德育、“道德智慧”一体化成长。学校副校长张秀梅说,他们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优势、身心发展和个性差异,推进了课程融合,建设了“个性化+思维”课堂,增强了德育实效,打造了一流教师队伍,培育了未来创新人才。

针对唐冶中学生源主要为旧村改造小区,大多数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下班晚,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问题,唐冶街道办事处充分激活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社区、政府机关、大学等机构,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学生、政府工作人员、家长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课后服务中,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机会了解社会和现实生活。

礼轩小学作为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确立了“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的办学理念。凭借先进的理念、雄厚的师资、完善的设施,礼轩小学建校3年便实现了快速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被中国教科院授予全国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青少年健康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济南市教书育人先锋单位等。济南市教育局在这里授牌成立了“孙镜峰特级校长工作室”。

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而且让唐冶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正在成为“双招双引”最可靠、最有利的工作抓手。在唐冶街道召开的第二届人才创新项目暨教育工作会议上,唐官小区与唐官小学、春江郦城西社区与文博学校分别签订“爱心聚唐冶、强教赢未来”社区、学校共建协议书。各个社区还在组织驻地企业就近与中小学校结对帮扶,以各种形式支持教育发展。

“不少企业和人才选择来唐冶落户,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税收奖补,不是人才政策,而是子女入学。”李琰谈道,唐冶的“名校效应”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有效提升了人口素质,促进了营商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无教育、不唐冶”。唐冶的发展始终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教育,唐冶的文化体育氛围逐年浓厚,学生茁壮成长,家长和睦友好,“家在唐冶、我爱唐冶”的人文情怀得到进一步激发。作为属地街道,唐冶将充分发扬反哺精神,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服务教育、促进发展,把历城教育、历城发展的品牌做得更强、更大。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