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人物风采 孟楠: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第5版:人物风采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人物风采
05

孟楠: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 本报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人物名片

孟楠,滕州市至善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全国科教先进校长,第三期齐鲁名校长,第二批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第三期枣庄名校长,滕州市十佳优秀校长,第五届“滕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

“船停在码头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追求教育梦想的路上!”这几句小诗,对滕州市至善学校校长孟楠来说,最熟悉不过。他不仅能够铭记于心,而且深谙其道,一直在努力奔跑,当好教育“引路人”。

不管从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还是从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即使是较差的学校,孟楠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接手的学校办成当地有影响力的规范化学校。

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在支撑着他,使他总能激情四射、不知疲倦地拼搏、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呢?

重拾师生自信

从教30年来,孟楠历经英语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级部主任、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业务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等多个岗位的磨炼,历经县城一般中学和中心中学、农村薄弱学校和城区市直学校多个单位的锤炼。

2012年12月,他调任西岗中学校长。西岗中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硬件不足,基础薄弱,教学质量落后,教师缺乏干劲,学生没有动力。

上任第一天,西岗中学的部分教师来到他的办公室,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求调动工作,回城区学校。

见状,孟楠一边苦口婆心地挽留,一边拍着胸脯对教师们说:“请大家给我3年时间,哪怕一年也行。如果学校还没有改观,师生精神面貌没有变化,我辞职走人,大家去留自便。”在半信半疑中,这些教师们不再“闹腾”,并且与孟楠击掌立誓。

同时,从农村长大的孟楠深知,农村学校的学生最缺乏的是什么。在过去,学生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翻围墙逃出去上网,上课不专心,和教师发生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学生自暴自弃,上课不专心,奋斗方向不明,前进动力不足。”经过反复论证,孟楠从培养师生的自信心入手,提出了“办一所让人尊敬的理想学校”的目标,并确立了“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有教无类),提升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策略,让生命回到教育的主场,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马尔顿说:“坚决的自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强大的自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带着这份执着和自信,孟楠在农村中学开始了“艰难之旅”。

没要紧事的时候,孟楠就同教师座谈,虚心向教师征求意见,及时采纳他们的建议。教师们惊奇地发现,这种信任和交付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因为地处农村,加上缺乏理念引领和更高层次的专家指导,很多教师在全市举行的业务比赛中普遍缺乏热情。大家觉得,即使参加了也不会像城区中学教师那样取得很好的名次。所以即便有资格参加的业务比赛,他们也是在学校领导苦口婆心的催促下勉强完成申报任务。

孟楠发现了这个现象,就找教师们促膝交谈,了解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真实需要,聘请专家来校指导,亲自给他们出谋划策。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大批教师参加各项比赛,在名次越来越好的过程中一次次提振精神,参与业务比赛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出来。

何止是教师?

李颂,一个西岗乡村的普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喜欢奇思妙想,又特别爱动手。孟楠鼓励他加入李新亭老师的“小小科学家”社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参加了第二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中国作协主席奖”。这个奖项的获得,在这所乡村中学的意义就在于,给了教师和学生莫大的鼓励,让全校教师和学生忽然觉得:“原来,我们可以!”

全校师生就这样在孟楠的“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执着信念中磨砺、成长,由被动到主动,重塑信心,锻造精神,精进教学,成就精彩。

3年后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西岗中学学生学业合格率连续3年位居枣庄市110所初中学校第一。同时,教育教学综合量化连续3年位居滕州市同类学校第一。所有毕业生均升入高中段学校学习,没有一名学生流向社会,在短期内创造了枣庄农村学校教育的奇迹。

从此,师生更加自信,也更加有尊严。原来急着想调走的教师张立忍逢人便说:“有这么好的校长、这么好的学校,我哪里也不去了!”

学生王彦峰考入滕州一中后,他的家长带着锦旗来到学校,激动地对孟楠说:“孩子原本一直缺乏自信。他能有今天,全是您的功劳!”

几年后,孟楠又成了滕南中学的“掌门人”。在这里,他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竭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滕州市“1—3年教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滕南中学选手囊括了所有比赛科目的一等奖。孟楠着力打造名师储备工程,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实现了“师徒”共成长,既解决了成熟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梯次打造”。

教师的发展直接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近几年,滕南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走在了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成为社会赞誉、家长信赖、学生向往的初中学校,为建设齐鲁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好师生“引路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它的校长。”重返至善学校后,孟楠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学生学情的分析,确定了“知行合一、善育人生”德育模式。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核心思想。行,指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指知识,在这里意为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即把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道理运用到实践中,并落实到行动中,做到“知”与“行”的有机结合。

“对学校培养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教他们学会做人。”孟楠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善良、勤奋和责任心这些优秀的品质,离不开身边的榜样。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孟楠恰恰在这方面努力。

于是,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孟楠走在校园里,当看到地上的一片树叶或是一个零食袋时,便俯身捡起。身边的学生看到后也纷纷效仿,弯腰、捡拾,直身、投放进垃圾桶……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有此一比:“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正是如此。

不论在环境保洁方面,还是在节约粮食、水电等方面,孟楠都现身说法。在陪餐时,不管当天的饭菜合不合胃口,他总能把菜吃干净,把汤喝干净,带头执行“光盘行动”。校长如此,其他校领导、班主任、教师乃至许多学生都努力这样做。如今,至善学校全体师生已将“节约”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些看似大家都懂的道理,如果硬给学生灌输,就没有多少效果。为此,至善学校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去理解、接受,然后能够主动践行。”孟楠说。

在孟楠的影响下,记者时常看到师生们随手关水龙头的瞬间,看到学生出教室时随手关灯、关风扇的画面,也能看到学生在餐桌上将馒头分着吃的镜头。靠着校长、教师和学生们的身体力行,至善学校逐渐被打造成了“山东省节约型校园”。

荣誉是对工作的肯定。当然,这并不是孟楠的最终目的。

“知易行难,要想让这帮十三四岁的孩子自觉主动地关灯、关风扇、捡垃圾、不说脏话,教师就必须引导他们将这些行为化为习惯。而这首先需要教师亲身示范,其次要靠周围环境的影响。”副校长高涛在班主任论坛上讲道。

“知道了好的道理就要去做,知道了班规校纪就要认真执行,要将思想化成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八年级(23)班班长周翔在主题班会上发表演讲时掷地有声。就这样,5000余名至善学子逐渐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将良性思维转换为自觉行为。

打造“精·和”文化

有人说,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生存、发展之魂。

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独特的校本文化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工程师,担负着构建具有感染力的优秀文化的重任。

“我们致力于把至善学校打造成学生‘学习、求知、求真的校园,健康成长的乐园,情感依恋的家园’,让学生在‘善园’里既学会做人又能成才,让至善影响学生的一生!”今年4月,孟楠在至善学校四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

为实现“三园”办学境界,以孟楠为代表的至善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深入挖掘和阐发了滕州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将之运用到滕州教育事业发展中。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考古发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滕州孕育了“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是造车鼻祖奚仲以及孟尝君、毛遂的故里,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兼爱非攻”的和谐文化。

受此影响,长期扎根教育的孟楠时刻不忘传承。在他的主导下,至善学校校本文化以班墨精神为基石,以《大学》为出发点,以“三大素质工程”为转折点,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最终依靠孟楠的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至善“精·和”文化,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

“精·和”文化是以“精于业,和于人,臻于至善”为内核,以“大学之道”为路径,以“让至善影响一生”为宗旨的校本文化。

“精于业”一是指学校领导干部“勇担当、求实效、踏实干、有作为”,二是指全体一线教职工“工作精心、过程精细、措施精准、结果精致”,三是指全体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创新,锤炼一种特长”。“和于人”是指学校通过落实三大素质工程和“知行合一、善育人生”育人模式,最终实现“干群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人境和谐”的崇高境界。

至善学校全体师生不止于教,亦不止于学。他们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作座右铭,践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至善影响全体师生的一生”,最终实现学校“人”与“事”的臻于至善。

“我以前听别人开玩笑似的说:至善学校是滕州市‘最好’的学校,因为‘至善’就是最好的意思。虽然他们的话里多少有些调侃的味道,但到了至善学校之后,我不敢说我已经变得最好,但是绝对是至善让我变得越来越好!”学生小张坦言。

“说起管教孩子,我还真是头疼。但是我将孩子送到至善学校后,发现他的脏话变少了,自己的事知道自己做了。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去学校给孩子送东西,他竟然对我说‘谢谢’!”学生家长李明感慨道。

如今的至善学校,学生上课无“三闲四无”现象,课间无追逐打闹、随地扔垃圾的现象,真正做到了风清气正,真正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洁净校园、生态校园、秩序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呼之欲出。

聚集内心“正能量”

2019年,孟楠又多了一个身份——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为研究校长成长规律,发挥名校长的辐射作用,市里为他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

对孟楠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站在更大的平台上,孟楠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校长有激情才能感染教师,教师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学校需要精气神,才能打造激情燃烧的校园。”多年来,孟楠经常将这句话放在嘴边。正因如此,不管在北辛中学、西岗中学,还是在滕南中学、至善学校,孟楠都努力学习如何当一个好校长。

早在2015年,他便在至善学校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当时,对学校的规划、发展,孟楠没少参与。重返至善学校后,他并没有改旗易帜,而是依据学校实际进一步提出让学校走“文化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平实的发展理念背后别有一番深意。孟楠认为,那就是学校管理不能因换了校长就换一种做法,让教师无所适从,而应该遵照发展规律,做好传承和发扬。

对这一点,“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刘都涛感同身受。他是滕北中学副校长,因与孟楠共事多年,从孟楠那里获益不少。前两年,刘都涛被任命为洪绪中学校长后,困惑与难题随之而来。以前,滕北中学的那些成熟做法,因农村与城区学校现状各异,拿到洪绪中学并不可行。无奈之下,只好请孟楠指点迷津。他将工作中的困惑一股脑地向孟楠“砸”去,寻找“良方”。不论从管理到服务,还是从教学到教研,孟楠总是毫无保留,尽其所能,热心帮助。

“30年来,孟校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不断探索,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山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全省校长培训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刘都涛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孟楠身上,他学到的不仅有管理思想和艺术,而且有为人处世的态度。

“助人者,自助也。”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善于、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在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孟楠通过组织教育家论坛,聘请余映潮老师等全国知名专家来校作报告,并指导青年教师与专家同台授课。

在他的指导下,滕南中学刘磊、孔艺、侯瑞祥、魏刚等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或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有20名教师在滕州市教学名师评选中榜上有名;所有学科组都有骨干教师被评为枣庄市兼职教研员,学校教研走在了全市前列。

提高学校“加工能力”

“当初,我之所以选择至善学校,就是因为听说至善的‘加工能力’很强。我的孩子小学成绩一般,经过至善学校3年的学习,竟然考上了滕州二中!”今年7月,一位山亭籍学生的家长在得知孩子被滕州二中录取后高兴地说。

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在家长欢欣的背后,孟楠为之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面对社会和家长的期待,他心里不是没有焦虑,但他总能把不良情绪放在心中,从不表现出来。

对至善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最熟悉的人只有3个:一个是自己的同桌,一个是自己的班主任,另一个则是校长孟楠。

清晨,学生来校上学,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孟楠。他几乎天天微笑着站在学校大门口,等待着自己的每名学生。

“我一到学校,一看到孩子们,就浑身是劲,充满激情,全然忘却所有的疲倦。这是我永不停歇的密码。”孟楠说,至善学校十分重视“加工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孟楠的带领下,学校以新课堂达标为切入点,按照课程标准、课堂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引入“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重塑课堂,借助“小组竞优”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模式转型升级。

比如,在新学期开学前,学校要求每名学科教师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并在备课组内进行交流研讨、修改完善;学科主任进行把关指导,最终形成本备课组教师共同使用的课程纲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集备通课”,扎实开展“一课一研”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名师领航示范课、学科主任立标课、全员参与的学标练课等,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力量,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共同学习、合作研究,在教研组内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同时,开展课堂上假提问(教师问教师答、教师问学生齐答、教师问没人回答),假活动(师生假活动、生生假探讨),假达标(即时达标假、当堂达标假)等“打假工作”,以及严查课堂“三闲四无”现象等措施。

“三闲四无”是孟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的。“三闲”是指(说)闲话、(做)闲事,闲思(考);“四无”是指“一无资料”“二无学具”“三无练习本、笔记本、错题集、默写本等”“四无精神”。

班主任刘海萌说:“校长亲查‘三闲四无’的目的,就是督促学生上课时紧跟老师步伐,不做一切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以达到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紧张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解决教师教好的同时,孟楠还提出了“小组竞优”学习方式。即把各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4—8名学生,进行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活动参与、考试成绩、卫生值日”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并以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为周期进行适时表彰。

“小组竞优”活动不仅推动每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班级综合实力的提升。

八年级级部主任赵曰涛根据自己20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制定了简洁、高效的小组量化细则,并推广到其他班级。他还专门召开教师会总结:“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渴望成功。而‘小组竞优’既能发挥学习特长生的优势,又能发挥‘班级服务’特长生的优势,还能发挥艺体特长生的优势,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集体观,使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能各得其所。”

“‘小组竞优’让我找到了存在感,让我第一次有了表现的欲望。不仅在学习上,在卫生值日上也是如此,我们组每个人的斗志都很旺盛,誓要与其他小组比一比,看谁实力更强。”学困生奚源浩在日记中写道。

踏上“星光大道”

在孟楠看来,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直接指向育人目标,回答育什么人的问题,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关键。

除了开足、开齐、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孟楠还适时组织研发了“361”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了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课程,从而使教师因能设课、学生因趣选学。

“我们的‘361’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中,‘3’是指校本课程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三大目标;‘6’是指志远课程、行圆课程、科学课程、人文课程、艺术课程、竞技课程六大系列课程;而‘1’则是指‘促进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绽放独特的生命精彩’这一育人核心宗旨。”孟楠介绍说。

为让每名学生听懂、学会、会学并且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孟楠还特别推行了“问题导学、当堂训练”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即提出问题,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并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正确思维并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当堂训练”是对重点知识当堂完成练习,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老师,我有个问题……”“老师,我也有个问题……”如今,在至善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已经成为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精彩的表现不能没有掌声。为落实“让每名学生绽放生命的精彩”教育理念,孟楠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品德创优、学业创A、校园创星”的“三创”活动,推行“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提倡“合格即优秀,进步即优秀,特长即优秀,优秀更优秀”。

在他的推动下,学校制定了《“至善少年”评选活动方案》,设置了“善学少年”“善健少年”“善乐少年”“善工少年”“善文少年”“善礼少年”“善思少年”“善行少年”“善俭少年”“善佐少年”十大奖项,为全体学生搭建了出彩的舞台。

其中,年级“至善少年”每学期评选两次,校级“至善少年”每学期评选一次。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都会隆重地举行“星满校园”授星仪式,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都有机会身着校服、胸戴红花、手持《光荣册》,在全校师生、家长代表赞许的目光中自豪地走过红地毯,踏上“星光大道”。

学校还将“校园之星”的获奖感言编辑成册,出版《星光灿烂》文集。灿烂“星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开启了智慧的心扉,点燃了青春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

学生战厚坤的家长高兴地对班主任说:“我真是没想到,厚坤这么调皮的孩子还能拿到奖状!这着实让这位‘善健少年’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

“星级学生”评价模式为每名学生创造了平等的成长、成功、成才机会。如今,走进至善学校的校园,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明星”之地:学校橱窗内,写满了“学生明星”的故事介绍;教学楼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明星”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文章……

“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孟楠坚定地表示,他和教师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能力将学校打造成学生情感依恋的家园和健康成长的乐园。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