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问题探究有讲究  历史教学效果佳 激活课外阅读  丰盈语文教学 数学的“前世今生” 图片新闻 契约管理下“合约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多元建构  多维探索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学科反思】

数学的“前世今生”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引发的思考

□ 姚常合

平时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次数多了,我便对数学课的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高效课堂的提出,让有的教师片面地追求高效率、大容量,忽略了数学学习过程这一美丽的风景。久而久之,学生被动接受,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感。听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后,我感触颇多。数学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怎样的数学课才是一节好课?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数学从哪里来?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背景。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我就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姚明导入:“有人说他一步能走3米,是真的吗?”已知的信息是姚明的腿长是1.28米。在没有上升到理性思维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说是真的。当我引导学生发现姚明的两条腿和地面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时,学生的思维变得理性,从而引出三角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数学课要通过活动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追求高效,往往采取较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忽略了学习过程本来应该有的乐趣。学生在教师列举第一个数字能不能围成时,进行了大胆猜想,认为能围成,这时可以通过学具来验证。整个验证的过程,学生非常愿意参与,唯恐抢不到机会,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学习动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要体现数学思想。学生除通过活动得到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数学思想的建立会使学生从外在的感受上升到内心对数学的迷恋。本节课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好玩;通过不断的猜想、验证,让学生建立模型,进而得出结论“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数学学习不仅要重视横向知识点的联系,而且要注重纵向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学段。本节课是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验证后得出结论,然后回归到生活中去,有人说姚明一步能走3米是假的。按理说,学到这里,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我又将问题引向深入:“四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任意的四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四边形呢?”让学生们课下思考,并进行验证。这样的学习会引导学生继续进行研究,五边形、六边形……

总之,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求我们弄清楚这堂课的数学问题从哪里来、是什么、要到哪里去,要知道这节课的“前世今生”。教师只有合理利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数学变得好玩、有奥秘、有趣,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学习过程,从而喜欢上数学。

(作者单位:五莲县实验学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