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问题探究有讲究  历史教学效果佳 激活课外阅读  丰盈语文教学 数学的“前世今生” 图片新闻 契约管理下“合约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多元建构  多维探索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学科探索】

多元建构 多维探索

□ 曹桂丽

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里,实现学生思维与文本思维的高度契合,让学生深刻领悟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以对音乐的多维探索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多元提高,是音乐教学的终极追求,也是音乐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针对音乐学科特质,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创设音乐乐学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

多元导入,奠定音乐感知基础。导入环节是启动课堂教学的开关。教师要充分重视导入环节的基础性作用,并抓住这一教学触发点,给学生更多惊喜,将学生引入不一样的情境中。当前,教育教学已然进入智能化时代,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自然也要与时俱进,采用多种手段优化导入形式。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并整合信息资源,然后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导入环节,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灵动起来,从而有效激活学生对歌曲的敏感度,为其音乐感知和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如,《森林与小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促使学生热爱动物,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师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可以从导入环节着手,进行趣味化设计。首先,让学生将想象中森林与小鸟的景象画出来。每名学生心中的画面是不同的,呈现出来的景象自然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将学生的画作拍下来,然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看到自己的画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课堂氛围达到极致。教师再适时将自己的画作展示出来,趁机对学生进行直观而深刻的引导。如此,教师巧妙设计智能化的导入,不仅完全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音乐感知,收到了事半功倍之良效。

多元挖掘,启迪音乐多维探索。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来看,小学生都是比较稚嫩的,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相对浅显,这是他们的劣势;与此同时,小学生思维活跃度高,对任何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歌曲的内容和内涵。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对歌曲结构、歌词内容、歌曲节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经过这样的分析、解读,学生会体会到歌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演唱的价值和魅力,多元思维认知自然也会形成。

教学《太阳出来了》一课时,歌曲一经播放,学生就被其热情、奔放、生机勃勃的情绪感染了,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但在学唱时,学生对歌曲内涵的把握不够精准。这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什么出来了?什么吹来了?又是什么涌来了?”这些问题都是简单的,学生很快解决了。这时,教师继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维指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被调动起来,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探索。对歌曲内容的解读更加全面,教学效果自然值得期待。很快,学生把握了歌曲主题,再演唱时就显得轻松多了。对歌曲主题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定位和目标追求,教师从歌曲演唱过程着手,逐步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顺利完成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多元活动,拓展乐学多维空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这是教学共识。现代教学思想主张将每名学生都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完成认知升级和思维升级。要想让学生全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音乐活动的精心创设极为重要。教师必须优化升级活动内容和形式,倾心打造精品课堂。从内容方面来看,不必局限于一首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可以联系以前所学歌曲,进行对比式学习。从活动形式来看,可以将舞蹈、话剧与音乐相结合。最优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演唱方法和技巧,学习效果更值得期待。

教学《森林的故事》一课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歌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学习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为此,教师设置了多元化的趣味活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灵活演绎森林的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一些创意因素融入其中。如,有的学生将歌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角色扮演对学生有极强的激发作用,学生选择角色,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演唱。还有的学生将歌曲与舞蹈相融合,根据歌曲旋律、节奏特点,自己编排舞蹈。无论什么样的表演形式都是学生智慧的体现。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感知、情感认知有了质的飞跃,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感的学科,学生在歌曲学习中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教师要解放思想,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大胆革新课堂设计,采用智能导入、内涵挖掘、活动创优等方法多元构建乐学空间,将优质教学资源归纳、整合起来,实现音乐教学的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多维探索,提高学生的多元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临沭第二实验小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