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 荣成市第十四中学:探寻项目化学习的乡土之美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周周小专场”助力毕业生精准就业 图片新闻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研学游切莫本末倒置 寿光市台头实验小学 多管齐下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无棣县车王镇小学 法官进校主讲“校园防欺凌” 蒙阴县富民小学 多彩社团活动助力“双减” 青岛烹饪学校 “校友圈”引领“小校友”技能成才

第3版:院校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
03

荣成市第十四中学:探寻项目化学习的乡土之美

□ 刘春红 殷爱英

从“校园文化解说员”到“家乡的小导游”,从实地考察到采访撰稿,学生用稚嫩、优美的语言描绘校园的风景,探寻家乡的文化基因。从“小小装修工”到“理财小能手”,从发现问题到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植根于生活的数学项目化学习充满了挑战和趣味……自从参与了项目化学习,荣成市第十四中学学生的学科学习、劳动实践、艺术活动都悄然增加了许多学术味,充盈着探究的快乐。

项目化学习,打开教师的课程视野

三年前说起项目化学习,这里的教师还处在“零起点”阶段。怎样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呢?他们的做法是“线上取经+深学理念+项目实践”。骨干教师打头阵,在资源平台上学习全国先进学校的项目化学习经验做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读《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通过对项目指标的深度学习和对书中案例的研读,教师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两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在此基础上,从“立足乡村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特色办学目标出发,教师们群策群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扇’歌‘扇’舞”为主题,以“扇”文化探究与传承为任务驱动,设计了中小学数学、物理、语文、历史跨学科项目。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真实体验了什么是项目化学习。这是一次“零”的突破,打开了教师的课程视野,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项目化学习如何在农村学校全面推开呢?学校基于学科,立足校园,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探索出一条“项目本土化”的实践之路。

以学科为起点:换个方式学知识,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在项目化学习的具体推进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起点。学校以语、数、英三科为主,聚焦学科关键概念与能力,从学科实践活动着手,设计和实施项目化学习。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场景对接,挖掘项目化主题,以某一个或多个学科为主线,将多个学科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学科网络,开展项目化学习。

“我们身边的同学有多少压岁钱?请用统计图表或数据来说明同学们压岁钱的数量和使用情况。”这是五年级学生正在开展的“我是小小理财师”数学项目化学习。项目组结合扇形统计图和存储利息的计算,以压岁钱的使用为切入点,围绕“如何用统计图表说明零花钱的管理与使用”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社会实践活动——分析交流——总结规划零花钱的使用——展示交流”的过程。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拥有了人生第一笔银行存款。

以校园为主场:

植根校园生活,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在农村学校推广起来有难度。比如,有的缺少项目资源,有的因为时间、安全等因素难以跟进指导和实施。鉴于此,学校以设置主题活动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策划设计。在项目探究实施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增强了“校园小主人”意识。

引入项目化理念后,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艺术节”策划不再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也加入其中。他们认领策划任务后,围绕本届主题,听取同学和教师的建议设计活动方案。随着一届又一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会徽的设计、项目的安排、场地的布置以及奖项的设置都是“小策划师”设计的内容。他们还想出了设计“中草药英文名片”的创意,让“英语节”不断推陈出新,满载快乐和智慧。

点亮乡土特色:

浓浓的乡土味中融入浓浓探究味

果园、菜地、养殖场……丰富的乡土资源是农村项目化学习的舞台。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农业和养殖业资源,在技法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实验探究、产品导向和文化导向,开展以田园劳动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学校以劳动课为契机,开展了以打造中草药文化为特色的项目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在实践中体验草药的种植、管理,而且通过项目驱动探究中草药的历史文化、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心中播下一颗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升级传统项目:

中华艺术之美在项目化学习中传承创新

“习美”教育是该校的办学特色,葫芦烙画、胶东剪纸等是学校多年传承的特色艺术项目。随着项目化学习理念的落地,兴趣小组的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将项目化学习方式融入艺术教育。他们以“非遗少年行”真实的情境任务为驱动,将文化寻根、技艺传承、艺术创新融合在一起,全面展示祖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创作更多精彩的艺术作品。

初中部葫芦烙画兴趣小组的学生们开展了“‘烙’笔生花·葫芦画”项目学习。他们的学习成果走进社区,在各级媒体上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葫芦烙画这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彩童年”京剧社团,在学唱传统京歌《说唱脸谱》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保留传统唱段的同时植入新戏词、新曲调。他们还根据节目需要,邀请小学部的学生加入,用京剧唱腔演绎出一段精彩的“脸谱”艺术传承故事。这个节目在各级巡演中广受好评,并获得荣成市一等奖。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该校教师从“学生”做起,在实践中探索,与学生共同成长,助力于学校“习美”教育特色的发展。在这片探究、实践的广阔天地里,他们将深耕不辍,不断绽放项目化学习的乡土文化之美。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