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 “四大进阶”提升学生习作素养
潍坊市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基于学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进阶式习作课堂改革项目,从目标制定、任务设计、课堂实施和学习评价4个方面实现进阶,改变了过去只重阅读分析、为了单元习作而习作、习作与单元学习缺乏内在联系的状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习作素养。
聚焦习作主题 构建目标进阶
目标是课堂改革的前提。为绘制出完整的目标体系,该校项目团队反复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及课程标准,利用平时周主题教研、寒暑假集中研讨,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定期举办学术沙龙,邀请潍坊学院相关专家参与论证,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进阶式目标框架。
目标框架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体现的是同一文体在不同年级的习作要求,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例如,同样是写事类记叙文,在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方式等方面对目标进行系统梳理。横向体现的是单元核心目标与课时子目标的进阶,首先聚焦单元习作主题,确定单元核心目标,然后将单元核心目标分解为进阶式的课时子目标,由高到低实现逆向进阶。
创新教学理念 实现任务进阶
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学校依托部编版三至六年级习作单元,围绕单元目标框架,从习作大任务出发,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创设“大任务——子任务——活动”递进性习作表达任务链。以大任务为基础,每个任务前后连贯、循序渐进,在读与写的互动中实现习作学习的不断进阶。
“从前,我们等到单元学习快结束时才开始教作文,每篇习作只上1—2节课;现在,我们将新课标中的任务群理念用于习作教学,在单元学习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写作任务,将任务融入学习的各个阶段。学生每节课都能得到习作方法的训练,最终水到渠成,形成佳作。”项目组骨干教师杜欣表示,改革后的习作课堂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而且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收获满满。
深研实施路径 构建实践模型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范式,提供习作海报、思维导图、读写任务单等多种学习工具,搭建多种习作学习支架,多元展示习作成果,构建学习共同体,把习作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习作学习真实发生。”学校项目负责人表示。
在进阶式习作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进阶式习作单元“整体导入——分步进阶——习作呈现”的教学实施路径。沿着这条路径构建起“境——读——写——评——展——延”六步习作教学流程,梳理出单元整体导入课、范例精读课、读议结合课、习作训练课、习作评展课、习作实践课六大基本课型。
构建多元评价 激发习作兴趣
在习作评价方面,学校创新评价工具,按照习作学习过程,匹配词句积累、小练笔和单元习作等不同层级的评价量表,形成习作进阶评价手册,实现了过程性嵌入式评价。
同时,丰富评价方式,成立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编辑部,阅读评改同伴习作,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至不同层面编辑部,搭建班级习作专栏、校刊、校外发表园地等不同层级的展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校开展进阶式单元习作课堂改革,目的是找到习作教学新路径,连接学生的阅读、表达与生活。”学校项目负责人说。两年来,多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多名教师被评为学科育人教学能手;多名学生在“语文报杯”“冰心杯”“山青之星”等省级以上征文比赛中获奖,学生的多篇习作在《当代小学生》《天天读写》等刊物上发表,语文学科素养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