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定陶区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奶奶,新鲜又好吃的大白菜,可好吃啦!您吃了营养又健康,买一棵吧!”近日,在菏泽市定陶区滨河街道中心幼儿园里,一个热闹的小集市开张了。小“农场主”们把自己参与种植的蔬菜一一摆放整齐,卖力地吆喝着。此次小集市活动只是定陶区幼儿园众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目的是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交流、体验课程设计,获得成功的喜悦。
近年来,定陶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校园主阵地,坚持“五育并举”、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深挖学校育人资源,深耕特色育人模式,积极构建丰富多元的育人场景,为每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赋能。
多元课程助力,解锁学生潜在特长
架子鼓、乐高机器人、围棋、书法、少儿足球……随着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的响起,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欢呼雀跃地奔向各自的特色课程教室。“学校坚持‘需求为先’‘安全为要’‘过程调控’‘绩效激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特色课后服务,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自身兴趣选择课程,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该校校长袁志均说。
在定陶区的中小学,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特色课程。该课程作为教学体系的延伸,既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挖掘他们的无限潜力。
在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魔方特色课堂上,学生李东灿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我最感兴趣的是魔方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我的手速,而且可以锻炼我的思维能力。我们每学期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色课,我下次想尝试商飞航模,可以多学点东西。”
定陶区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整合资源,深化课程改革,因地制宜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学科知识获取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开设系列特色课程,主要是希望学生们不再拘泥于学习枯燥的学科知识,而是多渠道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学识,力争使每名学生都能成长为健康、快乐、阳光的少年。”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师李夏梦信心满满地说。
多元体育赋能,绽放每个自由生命
进入11月,天气已经有了寒意。菏泽市万福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女子足球队队员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在只有五六度的气温和寒风中,依然可以看到她们头发、脸上闪亮的汗珠。
今年,定陶区学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体育比赛中屡获佳绩。8月,万福实验学校的男子排球队在全国U17男子排球锦标赛中打进了前八名。目前,这些排球队员中,已有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国家二级运动员14名。体育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定陶区长期以来对校园体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体教融合”、人才共育、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高水平体育赛事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创新。
定陶区教体局将体育锻炼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已有丰富体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学段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侧重点,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他们在享受运动快乐时尽情展示自我、发挥特长。
“我们开展了‘阳光大课间’活动和趣味运动会。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让每名学生都能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让每个生命都能自由精彩绽放。”定陶区教体局副局长侯丽婷说。
多元育心呵护,抓实学生心理教育
在定陶区第一中学“心芽”心理社团,学生们用一双巧手裁剪折叠,将一张张卡纸变成可以翻页的小册子,填写内容,并用漂亮的色彩和图案装饰,最终完成了精致且珍贵的《关爱自我手册》。本次活动触发了学生们对自我关爱的觉察与思考,使他们参悟到肯定自身价值和悦纳自我的真谛。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定陶区各学校关注的焦点。区教体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打造心理健康课程,利用资源优势成立“心理健康教师宣讲团”,开展专题报告36次,向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厌学拒学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常常以学业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只有了解其深层动因,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万福实验学校心理教育教师董冬梅正在分析来访学生案例。定陶区逐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设置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关爱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等心理疏导场所,面向学生和家长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及时为求助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倡导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定陶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瑞忠表示,全区今后将持续推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家校社共同守护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努力营造关心关爱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