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小学
党小组建在完小 红色基因育英才
“支部建在完小里,不但克服了党员教师上课分散、难以频繁集中学习的实际困难,而且将支部组织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支部思想建设与学科业务学习、支部作风建设与师德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走出了立德树人的新路径。”记者日前在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小学采访时,该校56岁的老党员徐进德说。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该校辖区内有7所完小,它们地处偏远山区且分散,学校党组织生活耗时长、效率低。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党小组建在完小里、党小组长由完小校长担任的好路子,有效破解了诸多教书育人难题。
临沭县红军小学是玉山镇的一所完全小学,该校教师段君友在给学生讲述红军故事时,二年级(1)班学生李伟泓走到他面前,盯着他胸前的党徽问道:“老师,您的胸前戴着一个什么牌牌?”段君友深情地说:“这是党徽。只有党员才能戴上它。党徽时刻教导我,要把你们培养成为爱党爱国的有用人才。”
党员教师胸前佩戴党徽不仅是亮身份,而且是践诺承诺的具体行动。学校要求党员教师必须佩戴党徽入校园、进课堂,在言谈举止方面作好表率,在教书育人方面争先锋。“党徽在身,责任在心。戴上它,我们不仅在工作中争作表率,在生活中也时刻不忘自省。过去,我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现在,开始礼让行人、文明出行。”2022年入职的党员教师唐聪聪说。
“为谁培养人”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方向之问”。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课题,通过开展情景党课、观看红色电影、主题宣讲等形式,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教师队伍,引领全校59名党员教师“读红书、发红光、育红人”。在“沂”起学理论活动中,党支部书记袁杰在读完《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后说:“习近平同志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每个人都面临落伍的危险。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身,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什么人”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问”。学校党支部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红军小学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红色力量”。“那一位同志伸出一只手,颤抖着打开了纸包,纸包里露出了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那是一些干燥的火柴……”校园里的花廊下,有34年党龄的教师袁照云动情地为一群“红军娃”讲述长征路上一名红军战士用生命守护“生命之火”的故事。学校党支部还设置了“红色第二课堂”,经常邀请“五老”志愿者讲党史故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下去。
“奶奶,我们学校有一名‘党员妈妈’。”四年级学生李子清回到家后就兴奋地告诉奶奶。玉山镇地处偏远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偏多。鉴于此,学校党支部将结对活动纳入贫困学生关爱工程。党员教师刘艳很快就和从小失去父母的学生李子清熟悉并成为朋友,经常把自家孩子的衣服、玩具、零食、书籍送给李子清,课后总是拉着李子清的手嘘寒问暖。李子清说:“刘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我的‘党员妈妈’。”
学校在全方位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活动的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学校美育,推动了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在“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里,学校德育处主任高艳飞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举办了入队仪式后,又为学生讲述了刘少奇在山东指导工作的故事。“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是听得入神,他们那童真的脸上写满了对革命先辈们的崇敬。”高艳飞感慨道。
学校党支部将文化自信具体化,用传统文化浸润成长路,各完小积极开发“一校一品”校本课程。比如,红军小学打造“十德”传统文化长廊、“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长廊,开发非遗“竹筒烙画”课程;玉山完小开发“大美玉山”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益海完小开发了非遗“莫氏绒绣”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工艺,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课下时间,该校的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身影,有的打篮球,有的跑步,有的跳绳……学校党支部一直把学生体质健康放在育人的重要位置,设立了多个体艺社团,包括武术操、跳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社团,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该校党支部在校园里开辟了试验田,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将劳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这里,学生们拿着劳动工具干得热火朝天:有的拿着锄头锄地,有的用铁耙打破土块,有的弯着腰种菜籽,有的忙着浇水灌溉。“学生们不仅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学会了种植蔬果、整理房间、烹饪,而且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袁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