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区域教育 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 靶向融合工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潍坊三中 让金石文化“活”起来 潍坊第八中学 牢记育人初心办好品质学校 潍坊市潍城区玉清小学 “三聚三提”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第8版:区域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区域教育
08

潍坊市潍城区玉清小学 “三聚三提”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 通讯员 王霞

潍坊市潍城区玉清小学建校以来,创新办学理念,全面加强特色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办学水平,以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努力建设“有温度、有特色、高质量”的群众满意学校。

聚焦管理创新,提升管理质效。推行级部承包机制。由校领导班子成员包靠指导级部工作,压实管理、指导责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业务协调,形成以党建促业务、以指导促提升的工作格局。通过工作重心下移,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实施项目管理机制。从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班级管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等6个方面入手,全面规划统筹,引导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经过3个轮次的集体调研和意见征求,形成了“浸润体验式‘微’德育行动的探索与研究”“建设节约型学校后勤文化的思路”等6个教研项目,实现学校管理工作项目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树立“不唯职称看业绩、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奖项看贡献”的评价导向,完善教学教研、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考核体系,动态采集教师成长数据658条,每学期对教师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聚焦教研引领,提升课堂质效。构建学科教研体系。注重学段纵向进阶和学科横向联通,构建“级部整体教研、学科集体周教研和骨干教师日指导”相结合的“1+M+N”学科教研体系,以小切口为切入点,探究形成“课时教研”,促进教师边实践边改进,有效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模式。稳步推进“二基”“三段”“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从课前准备、课中高效、课后巩固3个阶段入手,抓好课前反馈、独立自学、交流提升、梳理巩固、检测达标5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了课堂真实学习的发生。实行课堂模式改革以来,学校共发表研究型论文4篇,组织送课送教活动16次,打造优质课22节。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录播室、触控一体机和教育数据库,将课堂互动、学情分析与过程性数据储存相结合,将教学过程性数据作为教学反馈的重要依据,推动个性化教学、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教研,实现教学模式由“凭经验”向“凭数据”转变。

聚焦家校合力,提升共育质效。构筑家校沟通“连心桥”。依托教育惠民“一码通”和“随手拍”平台,充分了解家长需求;开展“家长进课堂”“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打通渠道。建立6支网格管理服务队伍,由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中层干部担任网格员,建强网格管理组织机制,每月研究服务网格范围内的教育惠民事项,开展“进社区、进家庭”活动12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深化课后服务“主渠道”。把午餐午休纳入课后服务范围,打造智慧餐厅,添置午休用具,实现“集中午休+课后服务”无缝对接,破解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将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双减”政策为学生提供的发展空间,打造“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开设舞蹈、足球、武术等22门课程,实现课后服务“一生一课表”。传递教育惠民“好声音”。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开展惠民政策和教育亮点宣传工作,推送宣传链接65条,浏览量达1.8万余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把家长“请进来”,把服务“送上门”,将教育热点诉求解决在教学一线。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