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要讲究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是学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每名教师的“必修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家访就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一扇窗。
家访作为三尺讲台外的另一片天空,作为教育的一场“温情行走”,是和家庭双向沟通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开展,让教师的家访更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教师掌握这门艺术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好家访呢?笔者认为,教育者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策略。
首先,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交流氛围。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感受一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看一看家庭氛围是和谐的还是冷漠的。然后,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营造温馨的谈话氛围。例如,暑假前,我跟随一名班主任对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小峰进行了家访。前几天,小峰在骑车时摔伤了,在家里卧床休养,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拍毕业照,甚至不能参加毕业典礼、升学考试,内心十分压抑。班主任倡导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小峰表达诚挚的关心。一张张精致的贺卡、一句句关切的问候、一束美丽的手工花等,凝聚着浓浓的同窗情,温暖着小峰那孤寂的心。小峰的妈妈激动地说:“孩子很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好,老师们却这么关心他,我真是过意不去。”这次家访不仅加深了师生情,而且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环境营造对家访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适时改变家访方式。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无论学生之间还是家长之间都存在着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适当改变家访方式。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笔者对转化后进生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宣而延访”:先对学生宣布即将家访,又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做出成绩。教师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言行,待时机成熟时再说: “我准备本周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到他家后,我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等到家长高兴时,再委婉地指出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了,学生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再次,多谈学生的优点,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在谈论学生的学习时一定要先扬后抑,即先表扬他身上的闪光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家长做好家教工作的信心。例如,班里有一名后进生,虽然不爱学习,但是有一副热心肠。一天,一名同学突发疾病,他立即背着同学去医务室。通过这件事,班主任找到了转化的突破口,并进行了家访。在该生家里,班主任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他,家长很高兴,学生也开心不已。看到时机成熟了,班主任就和家长一起商谈促进孩子学习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期末测评。
此外,家访时切忌“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一定要用聊天的模式和生活化的语言开启家访。家庭不同于学校,假期不同于上学,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愉悦的交谈氛围,让家长放下戒备心理,让学生放松心情。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