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人物风采 孟黎:为了“理想”的教育

第7版:人物风采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人物风采
07

孟黎:为了“理想”的教育

□ 王京礼 张婧文

“不论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目的都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创造出无限可能。”临沂第四中学校长孟黎始终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这样的。

孟黎的头衔有很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临沂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临沂市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教坛之星、全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讲师团成员……自从事教育工作始,他就牢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信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秉承初心,摸爬滚打,一步步走近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让学生自主学习

1990年7月,孟黎到兰陵县(原苍山县)半山半平原的矿坑初级中学任教,承担了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那时正是语文单元教学法大行其道的年代。在这所偏僻的乡村中学,他拼命地从理论专著和老教师身上汲取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总结课中放飞自我。为推行“单元教学法”,学校领导采取课前十分钟“抓阄”的方式去教室随机听课,孟黎曾连续三次被幸运地抽中。不论是第一天的总结课,还是第二天的单元总领课、第三天的单元新授课,每节课都特别出彩,给校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年级主任颜廷聪(后担任校长)曾多次在全体教师会上谈起孟黎这三堂精彩的课。

1997年春天,兰陵县举行了县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想起孟黎渐入佳境的教学风采,学校领导把他推进了“大赛”。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他自信地走进了“考场”。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初出茅庐的乡村教师,竟摘取了大赛的桂冠。

孟黎的教学风采,把兰陵县第一中学校长冷相鲁迷住了。冷校长经多方斡旋,把他调到了兰陵县第一中学。

走马上任后,孟黎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这里的学生竟不会“读”课文。他知道,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此,他陷入了沉思:必须把“我要你读”变成学生自觉的“我要读”。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他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一天,下了晚自习,他独自一人在单身宿舍内来回踱步,脑海里探寻着破解之策。突然,他想起了当年自学《隆中对》的情景。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他捧起《隆中对》,连续读了4遍,分别寻找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写的目的”4个问题的答案。

想起那一幕,他兴奋地趴在书桌上写下了“自读→解读→品读→悟读”一行字。写完后,他拍了拍手,自言自语道:“在‘自读→解读→品读→悟读’ 四步阅读教学法中,‘读’是‘要点’,‘自、解、品、悟’是‘读’的技巧和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自读’应是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和对情节的梳理;‘解读’应是对语感的体验、对人物或事件的‘初识’;‘品读’应是对细节的揣摩;‘悟读’应是对人物形象或事件的理解和深化。我要尝试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

兴奋过后,他又开始担心起来:这样的课改,领导认可吗?同事支持吗?学生接受吗?

第二天一早,趁着上操的机会,他逐一向业务校长、校长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开明的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孟老师,你尽管大胆闯、大胆试。失败了,责任是我们的;成功了,功劳是你的。”

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他备受鼓舞,决定立刻开启他的“四步阅读法”第一课,还约上几位同学科的同事来班上给他“壮胆”。站在讲台上,他指导学生在“自读→解读→品读→悟读”的课堂上自由飞翔。下课铃声响起,几位同事拉着他的手说:“孟老师,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全班学生“哗”地围住了他:“孟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得这样上呀。”

孟黎长舒了一口气。

学校领导很快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悄无声息地前来“推门听课”。课后,学校领导攥着他的手说:“孟老师,您的‘自读→解读→品读→悟读’四步阅读法,真正地释放了学生的天性,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改,要说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谁会相信?”

领导、同事、学生的认可和赞赏,让孟黎坚定了将“四步阅读法”课改进行到底的决心。

时间和事实是最好的试金石。来年高考,孟黎所带的高三(3)班的52名学生,语文成绩都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进步。

谈起学生全超,孟黎笑成了一朵花:“全超如此优秀,绝非偶然。当年,他受益于‘自读→解读→品读→悟读’四步阅读法,其习惯成为自然。每年暑假、寒假,全超在家里自主学习,各科课本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开学后,全超则在老师的指点下自主学习重难点。”

一时间,孟黎成为临沂市的课改风云人物,县级优秀教师、临沂市教学成绩奖获得者等荣誉纷至沓来。

激励他真正忘我课改的,是2004年11月在曲阜举行的全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那次大赛,他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被评为“山东高中语文教坛之星”。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那次大赛,他精心准备了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设计。为此,他用“自读→解读→品读→悟读”四步阅读教学法诠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样态。

时至今日,谈起那次大赛,孟黎对很多细节都记忆犹新。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学生,他没有丝毫紧张,笑容可掬地当起了“导演”,指导着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自读→解读→品读→悟读”。

45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结束了,评委、学生响起的雷鸣般的掌声,让他的脸庞泛起了微微的红晕。

那时的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陈凯挤过来,对孟黎的授课大加赞赏:“在你的课堂上,传统思想与新课堂理念共生,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并举。既较好地体现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思想,以巧妙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读书,通过读书披文入理,贴近文本梳理文本内容;又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精神,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展示师生的思维碰撞、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对小说形象的个性化解读。总之,‘四步阅读法’是对小说类文本课堂教学的一次巧妙尝试……”

时任临沂教科研中心语文教研员的朱成广笑眯眯地对孟黎说:“孟老师,从这堂课来看,诵读教学贯穿课堂始终,成效显著;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与度极高。你的教法守正出新,由一篇到一类,可作为典型案例在临沂推广。”

时任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的厉复东紧紧攥着孟黎的手说:“对你这堂课的具体评价,我不多说了。我要对你说的是,你的案例将作为省教研室新书《教坛之星》的其中一篇内容推出。你好好准备材料,连同你的成长经历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一并给我。”

让学生探究学习

2004年秋天,孟黎被引进临沂第三中学工作,担任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2012年5月,他又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为临沂第十一中学的业务校长。在这两所学校,他先后进行了临沂三中高中语文“六环节”高效教学流程的探索及临沂第十一中学“235导学一体”课堂教学改革……

对临沂三中高中语文“六环节” 高效教学流程,孟黎是这样解释的:“按新课标的要求,那时的高中语文必修课通常一节课要在两课时内完成。我探究出的高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课时,按‘前置预习→展示疑难→合作探究→释疑解疑’四个步骤进行;第二课时按‘达标检测(25分钟完成)→前置预习(20分钟完成)’两个步骤来进行。”

对“六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孟黎这样解释:“我们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有6名学生。在前置预习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全面把握课文的所有问题,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从容面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并生成本课的达标检测,即时检验学生的课堂达标度。为保证此环节的顺利实施,我们提前制作预习表格,根据不同文体进行表格设计,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不至于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在展示疑难问题环节,各小组将讨论出的疑难问题按基础知识、情感结构、思路线索等方面分类板书,最后进一步归纳整合全班存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和教学靶标。教师将征集到的疑难问题在上课前板书完毕,以便在课堂初始阶段能使学生展开集体探究。在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如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以及思维的深刻度就有了。在释疑解疑环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解决板书的问题,教师逐项检验讨论效果,参与讨论,教师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加强引导,并逐步把问题导向更高的层次。如此,学生就能从基础知识、思想内容、情感态度、作者观点等方面建构教材知识点。在这一环节,我们把显性目标化为隐性目标,课堂不预设规定目标,在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打乱课文原有秩序和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读、议、评、赏等环节中自觉发现目标,最终生成目标。在达标检测环节,我们根据课文重点,分别从基础知识、情感目标、能力提升等方面设计达标检测题,学生在第二课时的前25分钟内完成,并当堂完成达标题的评价。最后的前置预习环节,学生要在20分钟内,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事先下发的预习表格,完成下一课的预习。”

“探究学习是它的核心。”孟黎总结似的补充道,“这一课改的持续推进,使临沂三中的学生探究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

孟黎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指导学生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李瑞阳突然向他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作者通过刻画主人公别里科夫脸色的变化,来揭示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如果换作我,我就写主人公眼睛的变化,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感觉,眼睛的变化比脸色的变化更传神。”

正是有这样的探究学习氛围,来年高考,临沂三中金榜题名的学生比以往多了许多。

对“临沂第十一中学‘235导学一体’教学策略”,孟黎这样解释:“‘235导学一体’教学策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仍是让学生探究学习。”

其中,“2”是指学生学习的两个时间段(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知识内化);“3”是指教师备课的三个步骤(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本节课重难点的微课、课堂导学);“5”是指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疑难突破 、训练展示、反思评价)。

对此,孟黎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235导学一体’,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探究学习。”

该校“郁舒婷现象”,印证了孟黎的观点。

受益于“235导学一体”,临沂第十一中学学生郁舒婷在探究学习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初中三年,每次新授课前,郁舒婷都带动全班学生将新授课的预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派发给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并要求他们按时把探究结果“报告”给她。如果有谁没按时“报告”,她要么打电话督促该生,要么直接打电话给其家长,直到其把探究结果“报告”给她为止。面对郁舒婷的优秀表现,孟黎笑称为“郁舒婷现象”。

“郁舒婷现象”在该校越来越多,引得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报道。

让学生合作学习

2017年8月底,当孟黎正在临沂第十一中学把“235导学一体”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兰山区教体局把他调到了临沂新桥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两年后,他又被调任临沂义堂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这两所学校都是乡村中学,受师资、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生‘不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孟黎说。

如何让学生“会”学习?探究适合乡村学生“会”学习的课改摆在孟黎的面前。

灵光一闪,他突然想起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

尽管合作学习是“舶来品”,但适合学生的课改就是好课改,推陈出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流程,能让乡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让“不会”学习的学生慢慢变得“会”学习,待优生逐渐转变为优等生。

基于这种思考,在新桥中学,孟黎找来邵泽军、张仁锴、张淑琳等教师在“圆桌”上讨论,还让史一童、殷志莹、刘镇豪、闫佳乐、孙振超等学生列席“圆桌研讨会”并发表感受和意见。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促进乡村学生“会学习”的“同伴互助→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反思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四步教学流程。

邵泽军、张仁锴、张淑琳3名教师在孟黎的指导下,率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前,孟黎反复叮嘱先行参与探究的教师:“请切记,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按孟黎的指点,参与探究的教师迅速行动。

张仁锴的做法最为典型。孟黎指导他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9个学习小组,将学生按日常学习表现从1号到54号排序,以“S”形将学生分到9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优生分为1号、2号,这两名学生相向而坐,两侧分别是3号、5号,4号、6号,这样就可以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分组模式,能使学优生带动中等生、待优生学习。

对新授课,张仁锴是这样处理的:他提前1—2天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其中的练习题是梯次递进的,然后将其下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预习,自主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题。课上,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先组内、组间讨论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邀请班里有能力的学生出手解决;学生无力解决或解决方案不完善的,教师才出手解决。所有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归纳出这节课的知识点,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点。

张仁锴等教师率先探究所得到的结果,正是孟黎想要的。

事实是最好的“自白书”,一个学期后,合作学习实验班的平均分较非实验班领先11分、及格率高出20%、优秀率高出3倍。由是,孟黎开始先后在新桥中学和临沂义堂中学推广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的课改,让新桥中学殷志莹这样的学优生在夯实知识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量。

殷志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长,每次上课前,她都会逐一检查本组同学的预习效果。在疑难突破、训练展示环节,她带领同学探讨、交流、展示,构建知识体系。对“掉链子”的同学,她会以“小老师”的身份将其推向“彼岸”。

在课改中受益最大的,当属义堂中学学生李宇。

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前,李宇是一名中等生。该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后,不论是“主课”还是“自习课”, 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长都把她当作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帮扶。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年期末检测,李宇以学优生的身份站在了领奖台上。

从孟黎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状时, 李宇激动不已:“校长,是您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平生第一次站上了领奖台。”

2020年秋季开学后,孟黎又被任命为临沂第四中学的党总支书记、校长;2021年3月,他又被任命为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上任伊始,他就定出了目标:多元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一年有突破,两年成规模,三年创品牌。在这所高中学校里,他成立了奥赛部、艺体部,着眼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践行“同伴互助——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反思提升”的“336导学一体”高中教学新模式、高考题的“做、考、研、创展评”、高中大单元“问·学”案设计,研究帮扶,突出实效。

人物名片

孟黎,临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全国高中语文课堂艺术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山东省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组核心成员。他还是临沂市第二十届人大代表,沂蒙名校长,兰山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党代表,临沂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临沂市教育先进工作者,临沂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期从事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省、市基础教育成果奖3项。近年来,他受邀在智慧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智慧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20余场。

孟黎(左二)给远足励志的学生击掌鼓劲

孟黎(右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高考

孟黎(右一)与语文教师探讨教法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