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为每名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柔软的力量 图片新闻 做有温度有情怀的班主任  班主任不断成长的路径和策略

第7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7
【经验宝典】

班主任不断成长的路径和策略

□ 临沂市商业学校 王华祎

班主任除科目教学任务外,还是班级管理和班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组织者,是与学校、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群体沟通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宝贵的储备人才和教干队伍的后备军。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立足于爱与责任,与学生共同成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升个人能力。

依靠组织的帮助解决困难。以前,在遇到班内学生闹矛盾或者家校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我都是自己处理,结果是很累,且处理效果也不好。后来,我认识到,自己虽然负责一个班级,但它只是学校管理网络上的一个点,只有组织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诸如遇到了家校共育、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化解时,一个人往往扛不住,就会把小事扛大、易事拖难,导致最后出现不好收拾的局面。学校是班主任依靠的集体,很多工作需调动集体资源来处置。这就需要班主任树立集体意识,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多寻求同事的帮助,向组织汇报,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学政策,心有约束,手有章法。在处理一些棘手的家校矛盾时,我往往有无力感。心里虽然明白道理在学校这边,可就是缺少权威依靠。后来,在看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到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治班策略以后,我豁然开朗: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有政策法律意识。一方面,班主任群体缺少政策意识,把大多数时间、精力用在上课和班级管理上,对政策关注不够,学习不足;另一方面,各级各类政策,尤其是涉及班主任工作、道德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政策法规,既是工作的依据和标准,又是工作的约束和保障。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班主任在参加教育法律法规政策集体学习之外,更应该侧重涉及班主任工作的有关法律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班主任学法用法,能填补自己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不足,既有利于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班,又有利于把法治意识传授给学生,把依法办事的意识种到未成年人的心中。

扬弃成长经验,不断超越自己。没有经过梳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同志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其中的道理和做法,既是对过往的升华,又能助力未来的生活与工作。班主任群体中有一些年轻人,缺乏工作和生活的锻炼,从而缺少总结和梳理的素材和资料;也有一些老班主任,他们的工作阅历足够丰富,但是缺乏总结经验的意识,很多时候处理问题往往凭借“经验主义”,而这种守旧的“经验主义”适合原来的学生,但是遇到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就不管用了,尤其是面对学习困难、习惯养成有待提升、面临学习与择业双重挑战的中职学生。班主任要树立总结和梳理意识,在烦琐的工作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行整体化的理解和把握,并付诸文字,实现工作系统化、专题化、理论化提炼,进而助推自己专业化成长。这样就把散乱的珠子穿成项链,把散放的竹子编成扫帚。包括班主任群体在内的教师应该如此:关注细节,不拘泥于细节;观望大局,不迷失于大局;在大局中看到细节,在细节中着眼大局。

关注审美情趣,追求更好状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是教师,更是与一个班级未成年人打交道最多的成年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需要追求高于实用、功利之上的审美需求。例如,班主任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在一次班主任大赛的现场,有几名班主任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人穿西装、打领带,给人的感觉是很精神;有的人穿着暗色且不合身的裙子,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沉闷;有的人上身穿着正装,下身穿着牛仔裤,脚上又穿高跟鞋,给人的感觉很别扭。服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和别人舒服,这种舒服既有身体上的舒服,也有视觉上的舒服。服饰打扮了自己,也打扮了别人的眼睛。教育是一个具有审美意义的事业,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教师的穿着打扮,首先要得体,符合职业、场所、年龄、季节等要求,其次才体现自己的个性,总体上应恰到好处。

关切身心健康,拥抱诗意人生。班主任工作琐碎,既要对接学校的工作,又要组织班内的教学和管理,还要做好家校沟通,此外还要承担其他的社会工作。长期琐碎又高强度的工作令人感到身心疲惫,使有的班主任陷入职业倦怠中而难以自拔。还有的班主任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健康状况堪忧。这就需要班主任关切自己的身心健康,首先要学会有智慧地工作,学会“偷懒”,把一些工作分解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管、自治中自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学习一些身心健康的知识和理念,例如用一些心理学知识自我调适心理,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再次就是学会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和状态适时适地“切换”,及时休息、放松,学会疼爱自己、保护自己、善待自己。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培养一种或几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里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