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三堂联动情系“三农” 做好心理疏导健康轻松应考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举行大思政实践教学展示活动 图片新闻 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行走蓝色荣成上活思政大课 寿光市上口中心小学 让“启窗+”成为“聚力芯片” 莒县安庄镇中心初中“温馨提示”提升学生的校园安全意识 肥城市石横镇中心小学 开展冬季安全教育活动

第4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4

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行走蓝色荣成 上活思政大课

□ 林艳春 高玲菊

访耄耋老兵,走十里古乡,厚植红色信仰;寻荣成非遗,学大国工匠,坚定文化自信;探海洋牧场,观天鹅迁徙,做水文监测,研海藻植物;登赤山山脉,采蕨类标本,调查生物多样性;出校园、融社区,进大街、行小巷,走田坎、访企业,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

近年来,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挖掘本地资源,创新构建思政“三大圈层”:以思政理论课为主导的核心圈层;由志愿服务、研学、劳动实践课程,以及特色思政、生活思政、课程思政构成的支撑圈层;由文化环境、红色场馆、村镇资源、社区资源、荣成非遗等构成的协同圈层。以生活思政、实景思政和行走思政为载体,构建“家校社全环境协同育人的‘大思政’”。

如今,40多名党员、思政教师参与其中,一届届学生带着“有趣有料”的问题加入“走读”的队伍中。他们用脚丈量家乡,用心感应时代,行走万里,使大思政课更具荣成人文内涵。

从“听众”变“讲师”

家校社“生活思政”浸润生命

“我从河南省转到山东省荣成市的石岛上学,面对陌生的环境,从孤独、自我放逐到现在成为壹基金芬芳儿童服务站的‘小讲师’,感恩服务站所有的志愿老师引领我生命成长!”来自河南的学生岳梓祥在壹基金芬芳儿童服务站年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该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2.3%,学生来自19个民族、20多个省份。基于复杂的学情,学校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关注学生生活的“热点”“冰点”“冲突点”,精准把脉,为学生的“内驱力”注入“动力源”。

“我们的‘生活思政’链接壹基金芬芳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让学生由‘参与者’转变为‘志愿者’,引导青少年在关键成长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娄晓坤说。2019 年,学校开始探索“生活思政”,以村镇、社工服务站为基点,师生、家长、“五老”志愿服务队、大国工匠和爱心企业等为“四梁八柱”,以项目式、主题化推动思政走向校外、走进学生生活,形成了“以思政为魂、实践为骨、学科为肉、本土资源为血”的思政品牌,将生活中的风景变成“看得见的成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去探求,在实践中读懂乡土中国,着力培养具有“荣成品格”的学生。现在,学校涌现出一批像岳梓祥那样的“小讲师”。他们扎根在各个社工服务站,成为中坚力量。

出“课堂”进“场馆”

激活“沉浸式”实景思政

日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里的一堂“实景思政课”,让学生收获满满。一名学生说:“沉浸式实景课堂,让我感受到郭永怀烈士的崇高品德。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宝贵精神!”

“红色资源是上好‘实景思政’的‘富矿’。荣成素有‘将军县’之称,红色资源丰富,为学校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育人资源。”学校副校长王艳蕾说。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就是一本思政教科书。学校把课堂搬到现场,运用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场馆里的“实景思政”。通过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推动教师赴场馆培训研习、开展联合科研。学校坚持用“小资源”汇聚“大合力”,与龙山纪念馆、谷牧故居管理处结对共建;组织师生赴“荣归故里·成就未来”广场践学,赴刘公岛开展专项社会实践……丰富的“实景思政”实践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思政教学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思政课变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让学生终身受益。

品“荣成”融“创新”

“行走思政”振兴乡村教育

白天,蹦跳着的灰色、半透明的蜢子虾抱着大颗的海盐,眯着眼享受日光浴;晚上,它们躺进木桶里。一个月后,就发酵成黏稠、细腻、紫红、鲜香的蜢子虾酱。“这是一节以荣成非遗传承和创新为核心,以思政浸润为切入点,通过3D动画模拟、工作坊‘云上实景’再现的劳动课程。”学校教导主任李冬艳表示,学校推出 8 项“荣成美食课”,链接文化涵养,提升劳动素养,让学生“知家乡、懂家乡、爱家乡”,自信讲好家乡故事,传承乡土文化。

学校在荣成资源有效融合上下功夫,致力打造“行走荣成的思政大课堂”,以“海洋、非遗、美食、红色、仁爱”等文化为主题,以思政浸润为切入点,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荣成故事,培育文化自信、地区自豪,将荣成地域人文打造成“行走的思政大课堂”。

在调查、梳理荣成资源的基础上,学校结合思政课本打造贯穿初中学段的“行走思政课程”,通过“七线七景”进行跨学科整合和实践体验。课程内容通过实地行走和“云”行走体验,让学生感知历史、现在与未来;以STEM为载体进行跨学科整合,以行走路线背后蕴含的学科知识为育人方式转变的突破点,在行走中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通过校、班、组三级联动,馆、校合作互动,实现“行走思政”为学生成长服务,让学生理解荣成的历史文化,关注时代的发展,树立爱荣成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和使命,涵养家国情怀,憧憬未来,进行人生规划。目前,师生们“走读”超过100 次,近3000 名学生参与,累计行程 5000万余公里。

“学校围绕思政启智、立德、铸魂,通过多维思政实践,将大思政的‘书本本’演绎到生活场景中,用脚步丈量家乡,内化到学生的‘心窝窝’。”校党支部书记李晓刚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大力推动思政体系建设目标,推进学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和美少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