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促发展 求突破 开新局
——全省教育局长2024年新年寄语
济南:坚定教育担当 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
济南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纮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强省会战略部署,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
高举旗帜,勇毅前行,坚定济南教育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强基固本,服务至上,提升济南教育温度。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0所,完工中小学16所,新增学位4万余个,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成立国内首个区域级教育大数据服务机构,教育新基建助力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市校融合发展战略,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动能。
聚焦内涵,深化改革,推动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基础教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强镇筑基”行动,职业教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4项。
“五育并举”,全面成才,担当济南教育育人使命。召开济南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现场会,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举办“医教结合心理服务进校园”活动,专业呵护学生心理健康;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历城二中女足荣获足球世锦赛冠军。
优化队伍,提升效能,强化济南教育支撑体系。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年轻干部全链条培养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深化教育法治创建,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选、育、管、推”全链条管理;严守校园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做实风险隐患学校源头性双重预防,推动平安校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2024年,济南市教育局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继续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秉承“有学上、学得好、服好务”的民生承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深化“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着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以“有温度、有品质”的教育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民生福祉“再加码”,让教育温度“更暖心”。
淄博:乘势扬帆 奋楫争先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品质教育
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英涛
2024年,淄博市教育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定“人民满意、教育强市”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共优共享,加快构建具有淄博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淄博新实践贡献更为强劲的教育支撑。
突出培根铸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熔铸理想信念之魂,树牢仁爱之心、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撬动“低负高效”育人方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开足开好体育课和心理教育课,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培育学生扎实学识、健康体魄、创新思维、高雅审美,厚植学生使命担当之基。突出优质均衡,聚力办好每所“家门口的好学校”。科学测算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需求,高质量完成《淄博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0年)》修编任务,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动态统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高效利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中小学4所,启动未来教育先行学校、“小而优”农村学校建设,推动老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和办学条件改善提升。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达标建设和特色高中建设力度,力争实现10所高中达到创建标准。创新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场景,加快孵化一批群众满意、社会放心的“家门口”优质学校。突出融合创新,配强城市转型升级“动力舱”。全力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省市共建,增强“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吸附带动能力。扎实推进淄博职业学院和淄博师专“升本”工作。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优做强40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打造10个以上市域产教联合体,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对应度提高到75%。
枣庄:抓实“五大行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枣庄教育
枣庄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光明
2023年,枣庄市教育系统在省教育厅和枣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攻坚克难的作风,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教育服务更有温度。密切家校沟通,听取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建议。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一次性投入2400余万元,新购置校车70辆,新开通线路86条,服务保障82所学校的1.3万名学生。在学校周边建成投入使用6座过街天桥。着力加强农村校园食堂建设,207所学校的食堂供餐条件明显提升,其中126所乡村学校的食堂均达规范化食堂标准。二是优质学位保障更有力度。扩充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9所,新增学位2.4万个。建设提升普惠性幼儿园20所,增加普惠性学位3090个,全市学前普惠率达85.58%;新增省级一类及以上类别优质园136所,全市优质园占比达45.02%。三是提升教师素质教学更有高度。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校自主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专项引进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专项招聘部属公费师范生、竞岗选聘公费师范毕业生等方式,招聘方式更加灵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