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济南市市中区集团化办学让学生“无差别”就学 “破立”之间蕴新机 优化督学责任区运行机制推动教育治理纵深改革 图片 考场两颗糖温暖学子心 齐河县城区21所学校午休服务全覆盖把“舒心睡眠”服务做好做实 临沂兰山区:聚焦产教融合推动职教突破求实效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念好“集”字经 走好“团”字路 用好“化”字诀

济南市市中区集团化办学让学生“无差别”就学

□ 廉德忠

“现在的学校与市区的学校没有两样,关键是孩子们在家门口真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济南市市中区七贤街道七贤村原党支部书记毕兆忠竖起大拇指说,“多亏了集团化办学这个‘法宝’,让我们这所村办小学融进了名校‘朋友圈’。”

2013年4月16日,济南市市中区10个教育集团24所成员校正式签下“盟约”,开启了区域集团化办学的新改革。截至目前,该区成立了20个教育集团,全区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实现了理念互融、资源共享、一体发展,描绘出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新蓝图。

念好“集”字经

“蝶变”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中、小两个学段的起步阶段,胜利大街小学和济南实验初中两大优质集团‘龙头校’为泉景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基因,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泉景中学校长冯小青感慨道。

泉景中学成立于2009年,当时中、小学分别是济南实验初中和胜利大街教育集团的分校。依托胜利大街小学“宽基教育”和济南实验初中“精诚”理念的浸润与影响,学校打造了“景”文化体系;依托两校课程的资源支持,探索出了以阅读、健体、好关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依托两校教师培养机制,8名教师获得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8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58名教师获评济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培养出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级教学能手7名、区级教学能手30名,成为一所老百姓信赖的优质校。

目前,泉景中学形成了89个教学班、近45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现在,泉景中学成立了自己的教育集团,与育文中学结为‘同盟校’,与泉汇学校结成了‘母子校’,开始开枝散叶了。” 冯小青说,“从‘加盟校’到 ‘龙头校’,集团化办学成就的不仅是一所学校,而且是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的新‘蝶变’。”

集,就是集聚,推动学校抱团发展,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市中区教体局局长宫春介绍说,市中区念好“集”字经,以城区名校为龙头校、理事长单位,构建了“龙头校+新建校”“龙头校+薄弱校或城郊校”“龙头校+潜力校”3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了集团成员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的共生共融。

走好“团”字路

更多“名校”“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过去是典型的城郊学校,现在软硬件条件、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不相上下。”市中区七贤小学校长胡桂清说,“这得益于我们加入了南上山街教育集团。”

随着市中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毗邻七贤小学的中海国际社区逐渐发展起来,社区内新建成的泉海学校小学部、泉欣小学随即加入南上山街教育集团,办学起点顺势抬高。2017年,毕兆忠找到胡桂清商量怎样提升办学水平,两人一拍即合,七贤小学当年就加入了南上山街教育集团。依托南上山街教育集团优质资源,七贤小学架构起了阅读和健美两大校本课程体系,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学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该校26岁的语文教师戴翔对此感受颇深,集团每个月组织一次“大教研”活动,点对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指点、帮助,每学期至少组织3—4次课堂教学研磨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同乐汇”阅读教学大赛,让他的教学水平大幅提升。“我不仅获得了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去年还为全区新入职教师上了示范课。”戴翔说,“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团,就是融合,引导学校携手连心,形成一体化合力。宫春介绍说,以七贤小学、陡沟学校等为代表的23所农村学校有了“成长合伙人”,成为老百姓乐于选择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以泉景中学、育秀中学等为代表的30所新建学校在名校带动下,高位起步,弯道超车;以普利初中、纬三路小学等为代表的16所老城区学校焕发勃勃生机,更多“名校”飞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门口。

用好“化”字诀

描画出“名校云集”新蓝图

在第十五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比中,馆驿街小学学生吴俊朴、刘硕、蒋彤郁被聘为“小院士”,王睿姿、宦雨轩、张靓钰被聘为“预备小院士”。每年,全国能获得“小院士”称号的学生不超过200名,竞争非常激烈,但是馆驿街小学已有5名学生获得“小院士”称号,6名学生获得“预备小院士”称号。馆驿街小学何以成为培养“小院士”的品牌校?教育集团实施了“双引”“四驱”管理模式,以“党建+理事会”引领,强化价值驱动、项目驱动、人才驱动、协作驱动等机制,促进了各学校办学特色的生成、发展和成熟。

化,就是激活、蝶变,生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生态。市中区用好“化”字诀,让每所学校焕发出独特的生机。像泉景中学、七贤小学、馆驿街小学这样不同类型的特色校、品牌校,在市中区遍地开花。为此,他们打破了“三堵墙”:一是破除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墙”,让校际大范围的人、财、物正向流动成为可能;二是打破集团理事长头脑中的“理念墙”,使其从带领“一路人马”的掌旗手成长为掌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三是冲破观念上的“思维墙”,形成了教育共生共享共成长的理念。

“我们将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使全区教育达到高位均衡,让市中区的学生‘无差别’就学。”宫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