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督学责任区运行机制推动教育治理纵深改革
昌乐县立足教育新常态,创新督导工作模式,持续探索督学队伍和责任区建设,探索“教育监管+督导执法”的共融共通模式,推动教育治理纵深改革。在2022年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昌乐教育位居潍坊市第二、全省第八。
加强“城乡+学段”责任区建设
在片区划分上,兼顾行政区域和学校类别,将县域分为5个体量相当的责任区,各责任区均衡搭配县直学校(幼儿园)、镇(街)学校及区域内校外培训机构。督学构成上,综合德能实绩、岗位级别、年龄结构、专业背景等方面,从局党组成员、机关业务骨干、教研人员和基层教管办中遴选101名责任督学,按照学生较多的学校“一对一”包靠、其他学校不超过3个的原则进行配备,全面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实现县域教育全覆盖。组织架构上,各督学责任区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配备20名督学,局班子成员全部担任督学责任区主任,科室正职担任副主任,学校层面按照“1名学校视导员、1名县级责任督学、1名市级责任督学”进行三级配置,教育一线声音可随时传给市、县教育部门,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责任区运行架构。
建立“四个一”责任区运行机制
建立“每月一清单、一督导,每周一例会、一简报”制度。一清单,即每月督导前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和上级安排的急难险重任务形成工作清单。一督导,即根据督学清单,各督学责任区按照督学职能和工作流程完成一次全覆盖入校督导。一例会,即责任区主任每周召集一次督学工作会,了解一线动态,调度责任区内项目督查情况和工作进展,纳入每周局党组会议内容。一简报,即每周形成督导工作简报,设“县级要情、责任区动态、基层传真”三个版块进行工作展示、做法推介,并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去年,督学责任区反馈学校班主任选聘难和积极性调动难等问题,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题调研,制定班主任表彰工作方案,出台校级表彰奖励事项管理使用办法,及时回应解决教育一线期盼。
探索“督导+执法”联动协同
在组织保障上,借助县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教育治理问题会商机制,探索督导执法协同联动,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在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中,协调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文旅局、卫健局等单位,成立38个专项小组,完成行政处罚7起,排查隐患问题56个并逐一整改落实,切实维护校园周边安全。队伍组建上,依托督学和学校视导员队伍,组建10个镇街教管办和6个城区直属小学招生管理片区基层执法队伍,设置专业化督导执法智囊团队,42名督导人员一次性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主城区由1个街道教管办监管168个单位变为6个城区直属小学招生管理片区分片负责,监管数量压减至不足原来的20%,实现了督导和行政执法队伍共融、工作共通。机制建设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督导前侦、线索分析和分类跟进流程,即督导队伍搜集并甄别一手资料上报,县教育督导部门根据线索性质提出监管或执法建议,督导队伍配合开展调查取证和整改落实,构建反应迅速、应对得力的良好格局。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护苗”专项治理行动中,督学队伍累计参与176人次,配合业务科室规范提醒25次,作出行政处罚2起,营造了规范办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