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以儒家孔孟文化培养有君子之风的当代中学生的德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国学教育的作业设计 母子之间爱的舞蹈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以儒家孔孟文化培养有君子之风的当代中学生的德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 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毕泗宝

引言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环境和受教育者需求,依循品德形成的自然规律,运用有效手段,如言传、身教等,促使受教育者自觉积极地参与互动。这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旨在促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法治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德育不仅指道德教育,而且包含对学生思想、政治乃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儒学主张“文质彬彬”,即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这种理念告诫我们,在追求外表美丽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素质的提升。当代中学生应做到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儒家孔孟思想中关于君子的理念阐述

儒家在君子人格学说上的思想传统,源自孔孟。小人既指政治地位卑下者,亦指道德品质低下者;而君子既指政治地位高贵者,亦指道德品质高尚者。在孔子看来,正因为“君子怀德”,所以能“行己有耻”(《论语·子路》),将内在的道德自觉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自律。君子之道德自律,总而言之,可谓“立于礼”(《论语·泰伯》),或曰“克己复礼”(《论语·颜渊》)。

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作为适合人发展的理想人格,儒家注重强调成就君子人格对塑造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包括强调君子的“德性”,强调君子人格“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以及“名与实”的统一等。

《论语》中,孔子所论君子主要是从“道德意义”上来阐发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孔子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突出君子之德的高尚以及他对“君子怀德”的推崇。一个人若没有仁爱之心,那就不配称君子,甚至会违背一般的做人道德。“君子怀德”,而能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明晓大义,这是君子的应有之德。君子与常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君子人生的航标,指引生命的航向;而其中的人生观又能影响价值观,价值观支撑人生观,这样更能充实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孔孟君子之风在现代德育培养中的体现与应用

(一)仁爱之心

儒学提倡“仁者爱人”,即要有博爱之心。当代中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关注弱势群体,以一颗宽容、包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同时,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固执己见,愿意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名谦虚的中学生更能够尊重他人、接纳差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处。

(二)忠诚之德

儒学强调“忠孝两全”,即对国家和家庭都要忠诚。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家庭观念,尽己所能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同时要关爱家人,孝顺父母。儒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用他们的才智和勇气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像杜甫和范仲淹等文人,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他们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望,而且体现了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追求。这些文人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礼敬之矩

儒学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即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中学生要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和谐友善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儒学强调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展现出一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这告诉当代中学生,保持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无论是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还是科技领域的新知,都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

(四)淡泊名利

儒学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告诫当代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道德为重,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面对金钱和物质享受时,要保持理性,避免陷入名利的泥潭。淡泊名利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坚韧意志和毅力。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不应被眼前的利益左右,而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和真正的成就。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一个以道德为重的人更能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为家庭和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儒学的淡泊名利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鼓励中学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不是被物质利益驱使。这种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培养有儒家君子之风的中学生的具体德育路径

(一)摆正心态,求真务实

当建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德育体系时,首要之道在于通过修身来立己。儒家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视为成为有德之人的根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此为指导,构建了一个以君子文化为特色的学习环境。

经典诵读:组织学生定期诵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让其在阅读中感受孔孟思想的精髓,理解君子的言谈举止。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君子的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追求的是通过这些教育载体,引导学生内化儒家思想,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实践旨在让学生不仅接触到儒家思想,而且能够理解、内化并融入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塑造学生品格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内化善良,外化行为。我们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播下“善”的种子,培养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懂得尊重、爱护和帮助他人。内化“善”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追求善良、学习善良、实践善良。当内心充盈善良时,我们才能更多地为他人着想,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和温暖。

儒家思想对向善的启发和反思给予我们很多启示:良好的品格建立在正确的观念和认知基础上。在当今社会,功利性的倾向愈发显著,这导致道德被忽视。因此,培养“求善”的品性应该从根本观念出发,强化信念教育,并通过课程教育、榜样示范和日常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同情心和宽容心,引导他们走向善良。

例如,在课程教育中,特别是主题班会课程中,应该强调善良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善良是人类的基本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三)修身养性,锻炼高尚人格

在塑造一个人的个性时,不可忽略“美”的培养。“美”是一种精神上的美丽、清澈、纯洁,以及言谈举止上的高雅与高贵。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进行正确的思维与评判,是个性之美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变得积极、健康、快乐、自信。“美”是保持人身心平衡的体现,是激发人向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实践中,一是主张原典诵读,即诵读整本经典,原汁原味读经典、快快乐乐学国学。二是主张把原典诵读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原典诵读就像厚重的土壤,而常规教学就像空气、水分、无机盐。学生只有俯下身扎根于这厚重的土壤,然后吸收空气、水分、无机盐,再经过太阳的光合作用,才能使其转化为自己成长需要的能量营养。

(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儒家思想强调正确运用所学知识,鼓励善于思考,以质疑的眼光审视知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追求实践与认知的平衡。“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培养知行合一的品格。

在日常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相关主题的班会课或组织班级活动来引导学生培养知行合一的品格。在班会课上,通过营造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稳定的探索习惯。更进一步,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道德观念贯彻于日常生活实践中。这样的班级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所学的道德观念,促进道德观念的内化和落实。

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而且能引导他们将所学的道德观念贯彻于行动,塑造积极向上的品德和态度。

四、培养有君子之风的中学生的德育成果展示

(一)学校育人环境改善

在孔孟儒学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班主任通过学君子、做君子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致力于提升班级文化的内涵和育人功能。以环境育人为理念,将君子精神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君子文化特色的班级人文环境。

为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我们在班级精心设计了“班语墙饰”,包括班名、班色、班徽、班号和班级合影等,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此外,根据班级情况提出了个性化的班风,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布置“君子”教室环境,让他们在布置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将教室视作第二家园,增强归属感。

学生亲手设计布置教室环境,使其既保持了整洁干净,又充满了智慧、合作和传统之美。这些举措不仅令学生在思想上更亲近传统美德,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以君子文化为基础的系列德育活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着重于培养君子之风,通过开设特定活动来强化这一理念。

召开君子之风主题系列班会。在班会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君子之风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践行儒家道德规范。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制定以君子之风为参照的班级学生行为规范。以君子之风为切入点,结合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理解和实践儒家道德规范。君子之风为参照的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致力于让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班级开设“儒家文化与中学生修养”特色课程。“儒家文化与中学生修养”着重于将儒家文化与中学生的个人修养结合起来。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等,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结语

在儒家思想体系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中,孔孟儒学文化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君子人格的养成是孔孟儒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为人处世的哲学,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君子风度的人。孔孟儒学文化的德育实践,需要在中学教育中进行充分的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君子之风的着重教导,如仁爱之心、忠诚之德、礼敬之矩、淡泊名利,对学生进行君子人格的培养。通过全面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相信,孔孟儒学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应用将取得显著的成果,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和君子风度的人才。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