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以“四链融合”促进产教协同升级
“职业教育是‘四链融合’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要与经济社会一体布局、协同发展。”平阴县委书记王秀成说,“平阴县从政策和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平阴县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以职教高地建设引领“四链融合”,以产教协同升级“平阴制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下好“先手棋”,做强拉长“教育链”
2023年秋季开学,人们惊喜地看到,济南市工业学校又“扩容”了:刚建成的护理、汽修实训中心临街而立,又一座物流实训中心已破土动工。同时,十几辆大巴车满载着1000多名学生开往了新改建的孔村分校……
“职业教育的事情必须顶格办,要超前谋划布局,下好‘先手棋’。”王秀成说,为有效集聚政策、人力和社会多方资源,他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顶格决策、协同推进”的领导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强存量”,近5年投资超1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5万平方米,支持济南市工业学校成功创建为国家、省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高水平中职校;同时,促进职业教育“扩增量”,招引济南军博技工学校、山东深泉技师学院、山东锦泽职业技术学院等落地平阴,纵向延伸“中专——专科——本科”高技能人才培养链条。
“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济南市工业学校校长田强欣喜地说,为适应发展需要,学校新成立了孔村分校。2023年,招生突破1800人,县外生源较去年增加46%,成为外来人口增长点。
打好“专业牌”,密切融入“产业链”
如何让职业教育融入“产业链”?
该县引导职业院校以产定教,差别化部署了十大专业群,设立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与20家企业合作,“量身”开设现代学徒订单班、UI订单班、玛钢IT订单班,为县域内企业培养定制型人才。这副“牌”打出来,人才外出现象得到改变。仅近3年,就为县域企业留住各类职业技能人才1200余名。
同时,该县打出了以产优教“新牌面”,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产品研发试制中心,建设了京东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济南东源机电有限公司等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近5年来,累计服务县域企业2168家次,推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0.2%。
出手打好“借力牌”,将县域35家骨干企业一体纳入平阴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职业教育对县域主导产业的全覆盖。近期,由政府牵头,济南市工业学校“借力”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对接该县东阿镇国家级医养康养中心,组成了康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引领医护专业的转型发展。
念好“三字经”,扩大做优“人才链”
“相对于奖励,我更欣喜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视。”济南市工业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生李元栋说, 2017年,他获评“平阴县首届职教之星”,每月领取600元政府津贴。
与很多县域职校生远去经济发达地区不同,该县的很多职校生选择留在家乡工作。平阴县教体局局长孙海平说:“政府念好奖、引、赛‘三字经’,为不同层次人才成长发展培植了‘热土’。”据介绍,自2021年起,平阴县32家企业开展了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新获评高级技师、技师的职工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已累计发放112.5万元。同时,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每3年开展一次“平阴县职教之星”评选,入选者每月发放600元津贴。目前,县域内就业人群中有职业学校培养背景的占比在85%以上,其中,两大医院护理从业人员中近一半为当地职业院校毕业生。
“重才奖才”激发了人才留在平阴的热情,而“以才育才”则为人才培养增加了活力。近3年,平阴县为职业院校引进博士4名、硕士76名,聘用张进军大师工作室的张进军等5名工匠导师,30余名企业生产一线劳动模范、首席技师、技术能手担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同时,选拔骨干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461人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5%。让有“真本事”的人教会学生“真本领”,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新动能”。
该县还建立了“以赛育才”机制,扩大做优“人才链”。近年来,连续举办县级职业技能大赛4届,承办了省“技能兴鲁”首届铸造行业技能竞赛和第七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余名和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18名。同时,建立了“班赛——校赛——省赛——国赛”4级联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制。近年来,有15名学生获全国赛事奖项,124人获省级以上奖项,42人被确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
打造“创平台”,激活提升“创新链”
日前,在山东民生电气有限公司技术室内,济南市工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孙士辉正在帮助企业进行电气技术的攻关。“这一项目完成后,企业将实现技改转型,走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孙士辉说。
该县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已经帮助小微企业改进了油水分离机、折弯机等生产设备,企业产品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等。该县将企业技术难题攻关转化为教师研究成果和专利,累计服务县域企业10余家,社会服务到款超200万元,推动企业增加产值1000万元。在赋能县域产业发展方面,锚定新技术、新标准升级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毕业学生对口支持率达98.3%。围绕玫瑰产业升级,特别是在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和平阴玫瑰产业带被确定为“山东电商产业带”的过程中,贡献了不可或缺的职教力量。
“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以‘四链融合’促进产教协同升级,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王秀成说。(摄影 孙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