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养自己一遍”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请”自己去看一场心仪已久的演唱会;认真地梳理小时候的创伤事件;重拾童年时被父母打压的兴趣爱好;弥补小时候的缺憾,去整一次牙;设定一些“小目标”,每当做到时就认真地夸一夸自己……
从去年开始,“重新养自己一遍”在网上悄悄地火了起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型自我疗愈方式。很多网友分享自己如何在成年后充当起“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内在小孩”重新养育了一遍。
其实,这些并不能简单看作年轻人在经济独立后的“放纵”。与放纵自我相比,这样的疗愈在自我满足后会给个体带来某一方面的成长,面对的是缺失的需求。另外,“重新养自己一遍”,更多聚焦在自己小时候的遗憾,这些遗憾大多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这样的做法不失为一种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方式。
“重新养自己一遍”的关键字是“养”。这就要求个体站在养育者的角度对待自己,以成熟的心智纠正小时候的遗憾。在一个孩子成年之后,他会慢慢学着用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童年,审视父母过去的教育行为。
比方说,一个孩子在幼年总是因为小事被爸爸、妈妈指责,儿时的他会认为:“我做得不够好,不能让他们满意。”这样的想法长久累积,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导致这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难以承受挫折,成为一个自卑的人。但在他长大后,如果他能认真去分析儿时被父母指责的那些细节,理性对待父母要求中的不合理之处,就会意识到,并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长大之后,在正确价值观的支持和引领下,就有了更加成熟、完善的价值体系,能够更多地给予自己正向反馈。
也有的人,童年活在匮乏之中。这种匮乏,有人是经济上的,也有人是情感上的。他们选择成年后用种种方式满足自己,是为了让那个匮乏的自己“被看见”。
一些孩子的家庭可能不像同龄人的家庭一样宽裕,父母给不了他们充足的物质保障。他们“自我养育”的方式通常是给自己买很多小时候喜欢却买不起的东西。一方面,物质上的富足给了他们极大的弥补;同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还有一些孩子从小经历了父母情感上的漠视,他们的情感需求无处倾诉、无人可分享。对他们来说,“自我养育”的方法就是正视自己的情感需求,把它们表达出来。
其实,“被看见”“被接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疗愈方式,“重新养自己一遍”就是一种极好的自我心理疗愈。
人的成长不一定是线性的。我们在人生的初期会遇到许许多多复杂的人生课题,只不过凭借当时的阅历和学识无法解决和回答。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些问题可能会再度出现。如果我们在长大之后愿意用一个更加成熟的自己的身份回溯,并与当时的自己对话,那么不仅能帮助过去的自己收拾当年的“烂摊子”,而且能收获更加健康的成长。“自我养育”的做法,也恰恰反映了这些年轻人勇于面对自身问题、拒绝逃避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