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三阶赋能”
所谓“三阶赋能”,表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要指标和方向是认知赋能、能力赋能、品质赋能。它们的提升和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稳定阶段和拓展阶段。其中,认知赋能是指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赋能是指通过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幼儿的生活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品质赋能则指幼儿在体验劳动过程时对劳动人民及劳动本身产生的情感及萌发的精神品质。只有“三阶赋能”同时存在,才能完美地诠释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初始阶段
首先是劳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例如,在“小农人”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参观农民种植庄稼的过程,对农作物的种类有了初步了解,也认识了不同的农具。教师可以拍照,并将图片张贴在楼道中;同时,将具体的农具陈列在展览角中,供幼儿观赏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后,幼儿就会熟悉农业劳作工具,并对铁耙整理土地、铁锹挖沟等用处有了具体的认知。
其次是游戏的体验。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游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将劳动技能培养融入游戏中,引导幼儿掌握劳动技巧。例如,幼儿在参观农民种植庄稼的情景后,明白了种子要埋在较深的地方等道理。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游戏“种向日葵”。具体如下:用一种游戏材料模拟一块土地,然后引导幼儿播种葵花籽。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动手操作,熟悉种植流程和方法,达到能力赋能的目的。
再次是场景的实践。幼儿掌握劳动技能和经验的程度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鉴于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和机会。例如,在“植物节”引导幼儿种树,让幼儿体会从挖坑到挑选幼苗、再到栽种完成的全过程。在树苗栽种前,教师启发幼儿了解树苗适应的生长环境,并为其选择湿度、温度及光照度都符合的绝佳地点;当树苗栽种完成后,让幼儿感受劳动的辛苦。这种真实场景能促使幼儿掌握一些技能。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稳定阶段
通过自主劳动提升认知赋能。自主劳动是幼儿劳动教育“三阶赋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幼儿必须完成的环节。通过自主劳动,幼儿可以对之前学到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进行内化,并梳理出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问题的产生很可能是下一阶段劳动任务的目标和动力。比如,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一名幼儿突然发现墙角出现了种子发芽的情况。由此,他萌生了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现引导他进行合作和劳动,并让他思考“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导致种子发芽”等问题,最终完成发豆芽的实验过程。幼儿的认知赋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加强细化与分工。在自主劳动过程中,需要幼儿相互配合和协调。教师要提前对幼儿的任务做好分工,让他们形成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带领幼儿发豆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豆芽的生长过程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其中,浇水组的幼儿负责记录浇水量,并且根据生长情况来判断豆芽生长需要的实际水量;移植组的幼儿把豆苗移栽到泥土中,并观察其生长状况;光照组的幼儿要观察豆芽在光照时间不同情况下的生长状况。通过分工与合作,每名幼儿都扮演了劳动角色。
建立奖励机制。在完成一定的劳动认知赋能、能力赋能及品质赋能后,幼儿要将它们落到实处,以巩固劳动赋能的认识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授予幼儿“劳动印章”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并在每学期末根据“劳动印章”的数量来评选“劳动之星”。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拓展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发挥外界因素对幼儿的引导作用。首先是成人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成人的劳动生活是幼儿劳动学习和模仿的主要来源。家长和教师要扮演优秀的劳动者,向幼儿传达自己对劳动岗位的热爱,让幼儿模仿成人所展示的劳动。其次,同伴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果有同伴示范和讲解劳动技能,幼儿就能很好地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召开日常护养植物的分享会,让一名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养护植物的过程和方法,介绍养护经验。这表明,同伴间的模仿学习可以激励幼儿形成自主劳动的意识,促使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和团结协作提升劳动认知。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