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东方第一哨”的第七百八十四面国旗 课堂教改促提升 图片新闻 从“作业缓交”说开去 迎开学食品安全排查“走在前” 开学第一课从“心”开始 依托智慧校园建设  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聊城大学坚持以孔繁森精神为引领、西部计划项目为驱动,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地方德育资源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绚丽之花

□ 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解方文

“跨过山川,越过大海,我们向着西部走来。奉献青春,志愿友爱,心中信念不变,绽放光彩……”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的现场,一首《向西部走来》歌声悠扬,搭配大屏幕上播放的一幕幕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服务的点点滴滴,不禁令人心潮澎湃。

这是刘义凯在西部地区服务的时候创作的歌曲。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位聊城大学2020年西部志愿者谈道:“《向西部走来》表达了志愿者们服务西部地区的心情和热情,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西部计划,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初,聊城大学接连收到来自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两封感谢信,他们感谢学校在第七届“志交会”各项工作和青年志愿事业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据该校团委书记李鹏介绍,聊城市地处鲁西,人文底蕴深厚,红色文化、德育资源丰富,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当代青年学子的榜样徐本禹等奉献报国的事迹,在聊城大学耳熟能详、深入人心,早已成为一代代学子的“精神图腾”。多年来,学校将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等价值观内化进人才培养目标,把弘扬“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孔繁森精神和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路径,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打造出了众多有影响力、有内涵的志愿服务品牌。

“1.3万名学子踊跃报名,1772人光荣入选,80%以上的人申请延期服务,405人在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聊城大学交出的成绩单,“培养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沃土”之美誉名副其实。在“四全”(全员化参与、全过程培养、全方位联动、全环境浸润)机制的保障下,学校构建的孔繁森精神引领、西部计划驱动、地方德育资源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弘扬繁森精神,西部建功立业”成为诸多学子的坚定选择。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把青春奉献给西部,扎根在边疆,为促进西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得到了西部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由此形成了西部计划的“聊大现象”。

在大力塑造西部计划志愿者群体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开展志愿精神培育、志愿者选拔表彰、志愿者典型宣传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典范导向的“激燃型、扩散式”实践育人模式。学校把发扬西部奉献精神拓展到各类志愿者服务项目中,由点到面,星火燎原。实践育人逐步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大一延展到大四,从外部要求走向内在需要;一次性活动变成常态化项目,志愿者以老带新,服务项目接续传承。在西部计划的带动下,学校积极培育志愿文化,不断加强青年学生志愿者精神培塑,持续拓展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志愿服务在聊大学子中蔚然成风。

“为患者点亮一盏心灯,让生命‘走’得从容”。聊城大学文学院九歌文学社与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一同发起的临终关怀活动迎来了宁养义工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自建立志愿服务队伍以来,该校学生不断加入,积极参加义工培训,学习服务知识,悉心陪伴需要帮助的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先后为近百名癌症患者送去临终关怀。时任宁养院主任的高杰曾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些文学社的孩子有着更敏感的心灵,但他们有出乎意料的爱心与坚持,似乎有无尽的热情。我们的医护人员深受他们的鼓舞。”

诸如宁养义工一般,学校按照专业特点引导青年志愿队伍体现专业实操性和科学性,推进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如医学、药学专业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健康义诊”志愿服务、理工科志愿者组织的“义务维修科技课堂”,通过专业实践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推进一站并行式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效能。聚焦“希望小屋”关爱农民工子女、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项目,志愿者进入乡村、社区、街道,联合开展志愿敬老服务、医疗卫生科普宣讲等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雷锋义工队、“萤火”志愿服务队、新农科技社等志愿服务队成为校园志愿服务的亮丽“名片”。

为了提升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获得感,不断激发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学校强化志愿服务保障,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33896名学生实名注册为青年志愿者。校团委进行科学管理,以科学统一的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每次在西部计划教育展馆看到这句标语,我的心总是为之一颤。”即将奔赴西部支教的第二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乐说道。回溯过往,从社区敬老院的“知心朋友”、疫情防控的“先锋战士”到特殊儿童学校的“爱心使者”,“志愿者精神”这颗深植在聊大学子心中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